費雯·麗是一位多產的演員,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飾演的角色多變。《亂世佳人》中斯嘉麗狡黠的眼神、《魂斷藍橋》中瑪拉純真無邪的笑臉、《欲望號街車》中遲暮美人的無奈與瘋狂,是費雯·麗留給世界影壇的不朽形象。
當她以《亂世佳人》獲封奧斯卡影後時,宣讀的評委鑒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費雯·麗最後一次出現在銀幕上是影片《愚人船》,扮演一個失落的貴婦。1967年7月7日費雯·麗因突發肺結核去世,享年53歲。
■安東尼·霍普金斯
安東尼·霍普金斯1937年生於英國。17歲時,一場基督教會表演激發起這位天才對表演事業的熱愛。後來,霍普金斯有幸在倫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接受了係統培訓。良好的戲劇基礎為他日後的電影拍攝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畢業後,他一直在當戲劇演員,扮演莎士比亞筆下的一係列戲劇角色。1968年,他與明星凱瑟琳·赫本合演電影《冬之獅》,飾演亨利二世,其大將之風躍然銀幕,可謂一鳴驚人。這部電影為赫本贏得了一尊奧斯卡的小金人,同時31歲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出色的演技開始受到人們注目。
1980年,43歲的霍普金斯又接演了一部小成本的著名電影《象人》,並終於得到了媒體的普遍注意。這部刻畫邊緣人物如何與社群溝通的影片,在心理描寫上非常細膩,霍普金斯雖為配角,不是眾所矚目的中心,但紮實精湛的演技終於讓大多數人注意到了他,使他開始小有名氣。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霍普金斯的演藝事業有了新的發展。長期的演藝磨礪,霍普金斯不僅以演繹複雜性格見長,表現優雅、拘禮、文質彬彬的中產階級也是他的拿手好戲。1992年,霍普金斯以其在《沉默的羔羊》一片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了第6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他是奧斯卡曆史上第三位獲此榮譽的英國演員。1992年,霍普金斯還在影片《驚情四百年》中出色地飾演了一位研究吸血鬼的專家。1993年霍普金斯又在影片《幻境》中成功地詮釋了一位性格沉靜的大學教授。他那感人至深的表演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他的演技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肯定。1995年,霍普金斯在《秋日傳奇》中飾演了一位慈父,並在影片《尼克鬆》中成功地飾演了人們熟悉的偉人。1996年,霍普金斯在影片《八月》中有著十分出色的表演。在歲月的流逝中,霍普金斯以其在銀幕上眾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向人們證實了他那過人的演技和天賦的才華。
■凱瑟琳·赫本
凱瑟琳·赫本1907年生於美國。上學期間便立誌做一名演員,在大學期間演了不少戲。畢業後,她開始在百老彙和其他地方得到一些小角色飾演,她總能把角色演得很吸引人,特別是在《哈特和波特夫人》中的表演。後來她以舞台劇《勇士丈夫》正式步入美國演藝界。接下來她開始出演電影,在影片《離婚證書》中,由於其出色表演,她拿到了自己標出的片酬並且與RKO公司簽約。1932—1934年兩年間,她主演了五部電影,其中第三部影片《清晨的榮譽》榮獲了奧斯卡金像獎,第四部影片《小女人》獲得了當年最佳影片獎。自1932年從影至20世紀80年代,這位才華卓越的女演員縱橫影壇達半個世紀之久,出演過40餘部影片,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並四度摘取“最佳女演員”的桂冠,獲獎的影片有: 《牽牛花》、《猜猜誰來赴晚宴》、《冬獅》、《金色池塘》。這超越好萊塢所有男女演員的殊榮使她被譽為“高貴、不朽的電影女神”。她的成就、她的獨立人格,以及她那纏綿26年的戀情,使她成了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馬龍·白蘭度
1924年生於美國。中學畢業後他到紐約,進了一家戲劇學校攻讀表演藝術。1943年他在紐約首次登台獻藝,1944年在百老彙嶄露頭角,成為一位頗受矚目的人物。20世紀50年代進入電影界後,他曾飾演過許多不凡的角色。1951年馬龍·白蘭度異軍突起,出演影片《欲望號街車》,以其獨特的厚實沉穩、粗野遒勁的表演風格成功地塑造了流氓無產者斯坦利的形象。出色表演使他獲得第一次奧斯卡獎提名。接著,在《柴巴達萬歲》中飾演墨西哥革命領袖,獲第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53年,在《凱撒大帝》中扮演安東尼,再次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54年在《碼頭風雲》中扮演一位孤身與黑社會抗爭的碼頭工人,為此他還親身去體驗生活,真正當起一個碼頭搬運工。他將這個角色飾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為美國中下層工人的光輝代表。《碼頭風雲》使他第三次榮獲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第二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這四部影片奠定了他馬龍·白蘭度在美國影壇的地位。在此期間,他在1954年《野性騎手》中的表演被認為是“喊出了美國青年一代的心聲”。馬龍·白蘭度的戲路非常寬廣,1957年他在《再見》中扮演一位美軍少校,1958年在《幼獅》中扮演一位納粹軍官,1959年在《流浪者》中扮演一位流浪漢,他在這些影片中均有不俗的表現。
20世紀60年代,隻有《叛艦喋血記》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自己創辦的電影公司也宣告失敗。他幾乎在影壇銷聲匿跡。
1970年,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馬龍·白蘭度產生極大的興趣。這部反映美國黑手黨家族事業的影片一經上映,立刻引起社會的巨大轟動,被稱為是繼《公民凱恩》後最偉大的一部電影作品,影片創下非凡的票房收入。馬龍·白蘭度把教父唐·維克托演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充分展現他驚人的才華。為此他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金像獎。隨後,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後探戈》、《超人》、《現代啟示錄》和《幹燥的白色季節》等片,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其中,《幹燥的白色季節》又一次讓他獲得奧斯卡獎的提名。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年邁的馬龍·白蘭度依然演出了頗具水準的影片《唐璜德馬科》和《人魔島》,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
2004年馬龍·白蘭度逝世。
■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1929年生於比利時。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國電影《天堂的笑聲》露臉,正式成為電影演員,並在一些電影中扮演較次要的人物。1953年,她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正式上映。由於成功刻畫劇情,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風潮: 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現出公主的高雅氣息,以及剪成赫本頭表現出的天真無邪,使她成功贏得多數人的讚賞。許多報紙評論稱讚赫本說:“一位新嘉寶誕生了!”憑借該片赫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赫本一生共拍攝了26部影片,這在歐美著名演員中應該算是最少的了。但她的幾乎每一次表演都讓人永久難忘。她拍片精挑細選,寧缺毋濫。《羅馬假日》自不待說,1956年《戰爭與和平》公演後,觀眾寫信給報社說:“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至於我每次翻開小說《戰爭與和平》,一副赫本麵孔的娜塔莎就躍然紙上。”在《蒂凡內早餐》中,赫本飾演一位玩世不恭、膚淺虛榮的社會下層賣笑女子霍莉·戈萊特麗,該片公演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赫本對待電影,最突出最感人的就是她在拍攝工作中相當地刻苦、認真。她說:“我從來不擁有什麼天賦才能,我崇拜我的工作,我盡了最大努力。”
■傑克·尼克爾森
1937年生於新澤西,美國著名演員,戲路極廣,正反麵人物都能演,且以心理片見長,享有影壇“怪才”的美譽。
他曾演出過《哭吧,小凶手》、《逍遙騎手》、《最後的細節》、《飛躍瘋人院》、《盡善盡美》、《母女情深》、《蝙蝠俠》等。
其中,《最後的細節》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和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在《飛躍瘋人院》裏,他飾演一個被社會拋棄以裝瘋賣傻來發泄心中不滿的反叛青年,獲得第四十八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因在《母女情深》中的出色表演再次獲得第五十三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他終於憑借《盡善盡美》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1990年,他還獲得了法國文化部頒發的“藝術大師”獎章。
■羅伯特·德尼羅
羅伯特·德尼羅1943年出生在美國紐約一個藝術家庭。德尼羅首次走上銀幕是1963年的影片《婚禮聚會》。他在好萊塢嶄露頭角是在1973年,憑著在影片《鼓聲輕擂》中對垂死的棒球手布魯斯·迫爾森的精彩演繹而奪得當年紐約影評人獎的最佳男主角獎。1974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Ⅱ》使德尼羅一舉成為超級巨星,由於對青年維托·科裏昂的成功塑造,德尼羅不僅為自己贏得了“馬龍·白蘭度接班人”的美譽,而且還榮獲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之後,他又在《憤怒的公牛》一片中再度展示其超凡演技,飾演的老拳擊手雅凱·拉莫塔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德尼羅開始嚐試著拓寬自己的戲路。但開始的時候,他在影片《我們不是天使》和《福蘭肯斯坦》當中的演出卻招致一些影評人的批評,後來推出的《愛好者》一片也引發了無數的倒彩。隨後,他的幾部新片頗受好評,使人們得以重睹德尼羅的風采。1995年推出的《熱力》和《賭場風雲》中德尼羅對反派角色複雜而又細致的刻畫簡直爐火純青;而1996年推出的《沉睡者》和《馬文的房間》則顯示出他在塑造善良、平實人物時所具備的天賦;1997年的《傑克·布朗》和《搖尾狗》則展示出更加全麵的表演才能。德尼羅是當今美國影壇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被公認為美國演員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