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風風雨雨、忙忙碌碌的走到了中年。落到眼裏的盡是些柴米油鹽、家長裏短,一些風花雪月的雅事離心靈越來越遠,所以經常把‘累’字掛在嘴邊。最近,才注意到每年都有許多熟悉的身影躺進了棺木裏,不再在路上走來走去。他們或長或短或轟轟烈烈或平平庸庸的經曆都被別人寫成悼詞,薄薄的兩張紙,十五分鍾就蓋棺定論了。走過的痕跡一點也無,沒人會在意的。因此,趁著現在還在路上,把腳步放緩點。好好地欣賞沿途的風景,每天被一束陽光、一朵鮮花、一滴露水甚至一隻螞蟻所感動,走這樣的路,我想是非常寫意的事。活著,走在路上的感覺真好。”
以上這一段文字,是從焦玫大哥這本散文集子《在路上》一文裏摘抄下來的。或許是他的這段話讓我特有感觸,因此就放在了此篇文章的開頭。
自收到焦玫大哥《在路上》散文集書稿,我僅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就通讀了他筆下的五萬零二百二十三個文字,甚至連標點都不曾放過。這不是一種追星族似的崇拜,而是一種最普通的尊重。其原因,一是因了他平時的憨厚為人,再就是感動於他一路上磕磕絆絆走來所拾掇的點點滴滴。
《往事如風》、《行走四方》、《家鄉如歌》,伴著輕鬆或沉重的腳步聲,帶給他來自內心深處的《人生隨想》。他用一雙深情的慧眼,欣賞著一路上美麗或醜陋的東西;他用一顆菩薩似的心腸,關注著身邊每一個新鮮而讓他感動的人和事;他用一種頑強而豁達的信念,咀嚼著生活給予他的酸辣與苦辛。一條清澈的小溪,一個小小的村莊,一座陌生的城市,一位慈祥可愛的老人,都能成為他眼裏不同尋常而最動人的風景。
他四處遊走,猶深愛自己的家鄉。家鄉如歌,總能把他的心靈聽得暖和。那美麗的長河、高高的西晃山、和諧的豪俠坪、號稱長壽村的楠木橋、快樂奔赴小康的龍池等等,每一個地方都是他幸福而驕傲的天堂。家鄉的美酒讓他醉了,家鄉的橘子能讓他醉了,家鄉人的淳樸更讓他心醉了!
一般的散文遊記,隻滿足於自己遊山玩水的樂趣。而他的文字,則能讓你隨他走出美麗風景的局限把眼光投向更個性的人文。讓你有所警醒、讓你勵誌、讓你生出更多的人生感悟,從而把生活的境界升華了上去。
所謂凡人羨仙,仙人思凡,似乎每一個種情境都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但焦玫大哥他不羨仙,他隻是幾十萬麻陽人中最樸實的一個。麻陽的山水養育了他,麻陽人的祖祖輩輩感染了他。他快樂地行走在麻陽的青山和綠水之間,悠閑地漫步在麻陽的鄉村小道,他在用自己的心靈之筆描繪麻陽地界最詩意的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經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那些事情能帶給你什麼,不管它們曾施給你多少重壓,你唯有堅信,希望就在你不遠的前方,你才能夠擁有真正的自信與豁達,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美麗天堂。
劉歡演唱的《贏在中國》的主題曲《在路上》,曾一直打動著我:“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路上的心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在路上/隻為伴著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在路上隻為溫暖我的人/……”也許,這歌聲也能表達所有行走在人生之旅的每一個人的心聲。焦玫大哥於人生路上的執著,同樣是為了麻陽那尊敬的父老鄉親,以及所有曾給予他溫暖的朋友與家人。
縱觀人生這短短幾十年,我們的腳步既不能因羈絆而終止,也不能因泥濘而停息。因為,洪水沒有入侵,地震沒有來襲,你得由衷地立於堅實的土地上慶幸:走在路上的感覺,真好!
小女子不才,因焦玫大哥的鼓勵,才草草完成這篇集子的後記。衷心希望焦玫大哥的心願能早日實現,也祝福所有曾經或正在關愛他、關注他、鼓勵他、幫助過他的人。
2011年10月11日於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