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責任控製(1 / 3)

責任目標的確立和責任預算的編製,全麵規劃了企業未來的經濟活動。但是如果隻有目標和預算,而沒有會計控製來考核、監督、指導和促進,便不能保證總目標的實現。因此,責任目標和責任預算的實現,有賴於有效的責任控製,責任控製是責任會計的重要環節。本章主要闡述責任控製的意義、作用責任控製的程序和方法;責任資金控製I責任成本控製責任收入、利潤控製。

第一節,責任控製的意義和作用

一、責任控製的意義

控製是通過一定手段對實際行動施加影響和約束,使之按預定目標或計劃進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包括四個方麵:

1)一個可以計量的目標多

2)一個反映實際完成情況與目標之間關係的信息反饋係統;

3)一個對反饋做出行動的責任中心

4)修改、調節、認可以及其他形式的反應。責任控製就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根據事先製定的責任目標和責任預算,對責任中心日常發生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按照一定的原則,采用專門的方法,進行監督、調節和指導,通過信息反饋係統,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責任中心,對偏離計劃的差異進行必要的矯正,使之按預期的目標進行。這個過程按時間的先後可以劃分為事前控製、事中控製和事後控製三個階段,也就是會計控製循環中的設計階段、執行階段和考核階段。

事前控製也稱前饋控製,其主要工作包括製定標準成本、資金定額,組織目標預測,編製責任預算,建立健全管理責任製,以及通過對影響成本、收入、利潤、資金占用各有關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製定預防偏差的各項措施等等,作為進行會計控製的依據。

事中控製也稱過程控製,其主要工作是執行計紉、控製費用和收入。事中控製主要是一時一事的控製。

事後控製也稱反饋控製,其主要工作包括根據預算的執行情況,分析實際數與預算數的差異及形成差異的原因,確定責任歸,借以糾正偏差,評定和考核業績。

事中製控和事後控製,即日常控製,主要是通過實行歸口分級負責來完成的。會計控製所需的信息,必須依賴於原始憑證、信息流轉係統、數據處理係統,把正在發生的與原來的要求聯係起來,即實際與計劃比較,提出業績報告,呈報程序要與計劃程序相一致。作為責任中心和責任者要負責把握好這些程序,並能對各種具體情況和問題做出迅速而精確的反映,有效地做好日常控製工作。通過各中心的歸口分級負責製,形成上下左右連鎖的控製網絡。

二、責任控製的作用

1)責任控製可以使責任預算發揮更大的促進指導作用。如果有了預算和計劃,在執行中不進行有效的控製,預算和計劃就無法保證完成;

2)責任控製可以更好地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令、製度。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令、製度,是企業進行各項經濟活動的準則,它體現了國家和全局的利益,搞好責任控製,就能促進各責任中心按照黨的方針、政策辦事,嚴格執行國家的法令製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3)資任控製是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有力手段。由於責任控製是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進行的指導、限製和調節,可以達到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的目的;

4)責任控製是保證會計核算準確性的必要條件。由於責任控製是對人力、物力、消耗、資金使用和費用開支實行嚴格的監督工作,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這種監督,必須建立完整的、準確的原始記錄和進行各種資料歸集整理工作,方能夠核算出準確的會計資料。隻有利用準確的會計資料進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經驗教訓和找到降低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和經濟效益的途徑。

責任控製自始自終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以改進工作為手段。責任控製不是單純地、消極地執行計劃,而是從人力、物力、財力使用的效率和各項工作的效果出發進行業績考核和評價,保證以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果。當責任目標、責任預算和計劃不能體現上述要求時,應及時進行修訂,使它符合上述要求。同時,在責任控製過程中,評定過去工作的好壞,應著眼於將來工作的改進,對過去工作的評價,其目的也在於更好地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將來改進工作的依據。因此,在確定實際與計劃的差異之後,還必須分析差異的原因,憑以製定改進工作的措施,並貫徹執行,才能發揮責任控製的作用。

第二節責任控製的程序和方法

一、責任控製的程序

1)建立標準、製訂定額、測定目標、編製責任預算是責任控製的開始。要控製生產經營活動需要有一定的標準為依據,製訂標準成本,核定資金同轉定額,測定目標成本、收入和利潤,編製責任預算,為控製提供所需標準,是責任控製的先決條件;

2)實際與預算對比是責任會計過程控製的必要步驟。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收入、成本、利潤和資金使用情況,應隨時或定期與責任預算比較,以觀察偏離預算的情況;

3)分析差異,找出原因是責任會計反饋控製的重要環節。

差異發生後首先要分析差異的方向和數量,是有利差異還是不利差異,差異有多大,然後再分析差異的原因,有的差異是由幾個因素形成的,需要進行因素分析,以便探明各個因素變動對差異影響的數量和方向。造成不利差異的原因不一定都是不合理的,而有利差異也可能掩蓋問題。因此,查明原因才能製定正確的決策。

4)采取措施消除差異,改進工作是成本控製的目的。對於實際與預算的對比資料和差異分析資料應定期或隨時提出報告,並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差異,保證預算的執行。消除差異有兩個途徑:①對於可控的差異,調節經濟活動;②對於不可控的差導,修訂計劃和預算。應該采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差異的數量、方哼和原因。調節經濟活動不外乎促進、約束、指導、幹預四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