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並不是你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你沒有機會成就大事業,而是你信心不足,勇敢不夠,骨子裏成長著一種天然的惰性,一遇上困難就妥協了、退縮了、放棄了。成功者不是這樣,他們敢於與命運抗爭,勁頭十足,不斷前進,直到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過:“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去試一試。”
原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土宏,在1985年離開了原來毫無生氣甚至滿足不了溫飽的護士職業,她鼓足勇氣,走進了世界最大的信息產業公司IBM公司的北京辦事處。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她都順利地濾過了嚴密的網眼。最後主考官問她會不會打字,她條件反射地說:會!
“那麼你一分鍾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說了一個標準,吳士宏馬上承諾說她可以。因為她環視四周,發覺考場裏沒有—?台打字機,果然,主考官說下次錄取時再加試打字。
實際上吳士宏從未摸過打字機。麵試結束,她飛也似地跑回去,向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台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打了一星期,雙手疲乏得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她竟奇跡般地敲出了專業打字員的水平,而IBM公司卻一直沒有考她的“打字功夫”。吳士宏就這樣成了這家世界著名企業的一個最普通的員工,開始了她的新的職業生涯。
機會來臨不要猶豫,馬上行動,這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比爾?蓋茨說:“你不要認為那些取得輝煌成就的人,有什麼過人之處,如果說他們與常人有什麼不同之處,那就是當機會來到他們身邊的時候,立即付諸行動,決不遲疑,這就是他們的成功秘訣。”
很多人不乏才華和技藝,但是他們卻不善於表達自我、推銷自我,因此便很難引起他人的重視。許多事物的契機,常在一瞬之間就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能不能審時度勢,捕捉時機,是勝者和敗者區別的關鍵所在。優秀的人做事,總是勇於進取,迅速行動,善於發現並把握身邊的機遇,從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李開複剛加入微軟公司時,在工作中與同事進行一般的溝通沒有問題,但到了比爾,蓋茨麵前就總是不敢講話,因為他非常擔心自己說錯話。
有一天,公司要進行改組,比爾?蓋茨召集十多個人開會,要求每個人輪流發言。他當時想,既然一定要講,那不如把心裏話都講出來。於是,他鼓足勇氣說:“在我們這個公司裏,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是公司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改組,而不顧及員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別的公司,員工的智商是相加的關係。但當我們整天陷在改組‘鬥爭’裏的時候,我們員工的智商其實是相減的關係……”
他說完後,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很多同事給他發電子郵件說:“你說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膽量這麼說。”結果,比爾?蓋茨不但接受了李開複的建議,改變了公司這次的改組方案,並在與公司副總裁開會時引用他的話,勸大家開始改變公司的文化,不要總是陷在改組“鬥爭”裏,造成公司的智商相減。
從此,他再也不懼怕在任何人麵前發言了。這件事充分印證了“你沒有試過,怎麼知道你不能”這句話。
嚐試可能會遇到失敗,但不嚐試則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敢嚐試才是最大的失敗。機會總是在於創造,在於尋找,在於發現。不去嚐試一下,不試著去做一下,人生之路就不會寬廣。
機會一般不會自動找到你,隻有敢於表達自己,吸引對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得到機會。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人生的第一步必須學會醒目地亮出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說到底,這是一種觀念: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選擇?其實,很多時候這決定著你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