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
同伴仍是不願丟下棉花,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發現黃金的樵夫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場空歡喜而已。
那位發現了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老天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都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黃金的同伴回家了。
在人生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我們的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人生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查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產生偏差,適時地進行調整,千萬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隻憑一套哲學,便想強渡人生所有的關卡。
時時留意自己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抵觸,追求成功,並非意味著我們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去遷就成功法則。隻需我們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者的經驗及建議,即可走上成功的輕鬆之道。
放下那些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去做正確的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選擇,將指引我們一直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一位作家受邀前去演講。演講完後,便和當地的朋友到餐廳去用膳。在吃海鮮的時候,看到一位提著一簍魚來店的漁夫。這個皮膚黝黑的中年人目光炯炯,看起來和一般漁夫不太一樣。朋友在他忙完後,便招呼他入座,他也毫不避諱自己身上的魚腥味欣然入座,隨即侃侃而談起來。
這個新認識的朋友談吐很是不俗,無論是對當前的財經問題還是對社會脈動都很有一番見解。在詫異之餘,這位作家便和他多聊了幾句。原來這位漁夫曾是兩家頗具知名度的餐廳的老板,當時住的是別墅,開的是奔馳500,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他感到無比充實,而在物質上也得到很大的滿足。
沒想到好景不長,和他一起打拚的妻子在一場大病後竟撒手人寰。這個巨變完完全全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工作、賺錢對他而言都失去了意義。在愈來愈不快樂之後,他選擇了離開,徹底離開那個令他傷心的地方。
回到故鄉、回到熟悉的漁村是他的決定。而在落腳之後,每天出海捕魚便成了他的新工作。這個快樂的漁夫說,他當初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其中最大的意義在於他想選擇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挑戰:一是對大自然、對海洋、甚至對生存的一種挑戰,二是對人性、對物欲追求的一種挑戰。在經過這許多年的曆練後,他覺得自己很成功!
的確,對於一個曾經貧窮也曾經富裕過的人來說,繁華褪盡之後的平靜反而更踏實、更淡泊。
大部分的人在工作中都不願改變,於是在每天同樣的工作模式裏不斷地自我消耗、自我衰退,根本不知快樂為何物。事實上,在職場中,我們應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不斷地自我翻新,不斷地追求挑戰,這才是工作的真諦。
是的,我們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觀念,在一生當中,對工作應保持不斷接受挑戰的信念。嚐試改變不是鼓勵大家一年要換20個老板,換工作也不是否定過去。它真正的意義在於,下一個新工作可能會讓我們更富有,學到更多東西,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而真正的改變也不隻是從A點到B點,或從B點再到C點,事實上,每一個改變若不是發自內心地對自我的了解,很多時候,那些改變也是白改變了。所以真正嚐試改變,需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對內心世界那份價值的追求與渴望有明確的認知之後再做的調整與修正,才是真改變。而後,這一路走來,每一個工作、每一次曆練、每一回合的挑戰都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常說,人活在世界上,基本有兩種態度,一是勇敢麵對,一是消極逃避。前者會使我們的能力更強,擁有更多智慧;而後者卻會讓我們一直躲在陰影中,堵塞智慧。所以,我們也要向保持“選擇挑戰、嚐試改變”的人豎起一個大拇指,隻要他再接再厲,一定可以再創輝煌。
自然,當我們作“選擇挑戰、嚐試改變”時,必須先做好一個完整人生的規劃;也許我們曾聽說過:“人生是不需規劃的”。但我們也必須知道,所有的準備是為了迎接更好的機會,所以當已確定好一個工作裏程碑或事業基點時,我們要非常清楚30年、 40年後,甚至一輩子,我們所希望實現的目標是什麼。
宏基電腦集團的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提過他的座右銘: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有他那麼大的抱負,但當人生過程中遭遇困難、挑戰時,相信隻要樂觀進取,我們每個人都會是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