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戰之陸,已知麵積約三千萬平方公裏。三千萬平方公裏外的極東之地乃是一望無垠的大海,極西乃是漫天飛舞的黃沙,極北乃是萬年不變的冰封,極南乃是瘴氣遍地的沼澤。
三千萬平方公裏之中,北方的草原便占據一千五百萬平方公裏,世人稱之為北原。北原多冰雪,地廣人稀,多為遊牧名族,以部落群居。為爭奪有限的資源,各部落常年征戰,皆是勇猛的戰鬥名族。
南方三百萬平方公裏苦寒之地稱為南澤,概因其多窮山惡水,沼澤遍地,卻有無數令世人垂涎的奇珍異寶。南澤土著頗為神秘,但凡有到南澤探險之人皆對當地土著敬而遠之。
西北一百萬平方公裏乃是高原,因其介於北原與中土之間,故西北兼有北原與中土的生活特征,既有草原可供放牧,又有土地供其莊稼,不過草原非北原的草原那麼茂盛,土地非中土的土地那麼肥沃,所以注定西北高原之人生活是艱苦的。
西南一百萬平方公裏乃是盆地,四麵高山圍繞,飛鳥難進。然盆地裏四季如春,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很早之前便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孟國。自古出西南孟國唯有兩條路可走,然都是易守難攻之地,故而孟國從未受到外敵侵擾。
西南盆地與西北高原之間有一條無人區,自古入此無人區者皆未能生還,故人稱死亡之林。
中部與東部一千萬平方公裏共稱為中土,概因中部與東部交往頻繁,政治與文化相似。
中土擁有先進的文化與開明的政治,自從中土出現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目國,中土的文化便迅速融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了。後世人便將目國開國之年成為紀戰元年。
當然目國剛建立之初,並沒有包含整個中土,比如東南與東北便有許多土著不能馴服,在以後的常年征戰中,才逐漸將這些土著納入管轄之下,不過很多時候都是名義上的從屬。
西北高原的各個政權見中土統一,紛紛表示歸順,實則是為自保。有了中土這個靠山,一來可以防止西北別的政權吞並,二來可以防止北原遊牧名族不斷侵擾。而中土帝國出於多方麵考慮,也願意接受這些並不是真心實意歸順的政權。
隻有西南孟國,一直高枕無憂,任你中土翻江倒海,我自巋然不動。孟國建國時間怕是比中土目國還早,隻是孟國少與中土交流,故中土也並不太了解孟國。
然而,再強大的帝國也有沒落的一天。
紀戰886年,因目國國王的腐敗,目國被起義軍推翻,起義軍建立宮國。
紀戰1445年,宮國以同樣的原因被經國取而代之。
紀戰1651年,經國四位有權的士大夫密謀殺死國王,將所控製的經國中部地區一分為四,建立了四個政權,分別為李國、劉國、楊國和孫國。
紀戰1651年至紀戰1652年,經國派往東南鎮守的經國公子東皇琮聖見四大家族分裂經國,勃然大怒,起兵討伐,奈何他盛怒之下準備不足,被四家聯合擊潰,隻得退守東南。
紀戰1655年,東皇琮聖眼見數次討伐不利,唯有在東南再建經國政權,史稱後經,不過後世人更喜歡稱之為東皇國。
紀戰1657年,劉、楊、李三國秘密聯合,對孫國發難,孫國猝不及防,國滅被分。
紀戰1660年,經國派往東北駐守的大將軍子車東禦眼見國家統一無望,遂自立,建子車國。
為何當初東皇琮聖沒有聯合子車東禦一起南北夾擊四大家族?概因兩人之前有矛盾,東皇琮聖身為經國公子,又是極其自負與高傲之人,斷然不會放下身段去請求自己的仇人。
而子車東禦在四家分經之時,也沒有表現出義憤填膺,立刻起兵勤王的高尚情操。而是冷眼旁觀,守住自己一畝三分地,以圖自身利益,自然也不會跑去聯合東皇琮聖除賊。
由於中土自顧不暇,西北各個政權失去靠山,開始混戰。
紀戰1680年,薑戰統一西北,建立薑國。
紀戰1711年,北原統一,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雪國。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