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發掘並掌握大家原本以為不存在的機會優勢。想要做到以非傳統的方式思考,你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必有大學文憑,所需要的隻是一個架構和一個夢想。
——邁克爾·戴爾
1.拒絕平庸
成功隻降臨在那些自己覺得會成功的人身上。失敗則降在滿不在乎、任由自己覺得會失敗的人身上。
——拿破侖·希爾
整本書都在試圖證明,世界上每一件東西都有自己的價值,也在試圖讓你確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每個人的能量和潛力都是巨大的,除了他自己,任何其他的人都不能將這種力量發掘出來。即使是他自己,也要盡力去做,因為隻有在行動之後,才能夠發現這種力量。
也許電視上麵有許許多多表現平凡小人物生活的電視劇,或者無數的文章在描寫一種平凡的美麗,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我們可以安於現狀的借口。
一個平庸的人是與這樣的詞彙聯係在一起的:無獨立性,隨波逐流,惟惟諾諾,等因奉此,幹部一腔,有氣無力,無所作為……這絕對不是成功的組成要素。
“我無法忍受平庸與無聊。”何國全在回憶自己的成功經曆時這麼說。
這位現任的北京無線立通通信技術公司資深副總裁兼首席中國代表,善於操作資本,曾經將2.4億美金玩弄於股掌之間,被香港總部委以重任,幫助有著美資背景的無線立通在本土一露麵,就首先“吃”掉了兩家公司。
無論是他的這種翻雲覆雨的手法和穩健,還是8年換了至少5份工作的記錄,何國全呈現出來的都是他的別樣人生——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不斷變換自己的人生軌跡,向更高更新的目標努力。
他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學業完成後的第一份工作卻選在大陸,就連碩士論文都是關於海峽兩岸商業管理的內容。
大學原本學的是土木,僅僅因為向往寫字樓裏IT白領的生活狀態,不想“聽從一個糊裏糊塗的選擇”,就徹底轉型當起了汀記者。
好幾次,他本可以得到一個安逸的職位,做輕鬆的工作,賺很豐厚的薪水,但是他要的不是這樣的人生。因為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是站在今天一眼就可以看見未來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要求我待的地方要有發展前景和機會。如果我在的位置沒有可能成功,或者無聊,我就會離開。”
他把自己的生命濃縮——別人需用一年時間完成的事,他總是企圖在幾個月內搞定;他無法忍受平庸或無聊,他充滿激情又深思熟慮,他積極主動不安分,同時又謙虛細心。我們可以用很多詞語形容他,總之,他成功了。
生活平淡原本並不是一種過錯,就好像狂風驟雨、風和日麗,各有各的美感,彼此不同。但是相比於自然界的變化無窮,人的惰性似乎更強一些,於是平淡就成了放任自己的借口托辭。
僅僅有一個不甘平庸的意誌,就可能煥發起生命的活力。僅僅是一個“昂首邁步”的行動,就可以使我們戰勝平庸!生命在於運動,而生命更在於意誌。頑強的意誌將給我們帶來對生命的自信和對平庸的蔑視。
拒絕平庸,因為平庸生活的人,終究過的隻是碌碌無為的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思進取,會讓青春美好的時光在蹉跎中流過。平庸地活著,生命沒有分量,沒有價值,沒有意義,隻是在虛擲光陰。
拒絕平庸,不要隻做夢囈中的懶漢,不要讓青春銳意的進取心在浮華的富貴與平庸的安逸中退化。
拒絕平庸,就是永遠不要滿足於一種“尚可”的水準,而要不斷地改善,追求完美,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做得更好,每一件新的任務都比上一件完成得更出色。隻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人類永遠不能做到完美無缺,但是在我們不斷增強自己的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的時候,我們對自己要求的標準會越來越高。這是人類精神的永恒本性。
對於我們來說,順其自然是平庸無奇的。平庸是你我的最後一條路。當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時候,為什麼還要選擇平庸呢?為什麼我們隻能重複別人做過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超越平庸?
順其自然是不能帶來飛躍的,人類的曆史也正是不斷超越和挑戰的征程。不要總說別人對你的期望值比你對自己的期望值高。誰都不是完美的,誰都會有失誤的時候,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隻需要在下一次將它做得更好。
超越平庸,選擇完美,這應該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目標。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手頭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敷衍了事永遠是理想的摧毀者,它最容易迷失人的雙眼,使人喪失前進的力量。
要實現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時候,抱著非做成不可的決心,要抱著追求盡善盡美的態度。而世界上為人類創立新理想、新標準,扛著進步的大旗,為人類創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這樣素質的人。無論做什麼事,如果隻是以做到“尚可”就滿意了,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絕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