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旦角
小鎮戲樓,傳為宋代所造。戲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日裏夜裏,有劇團演唱,水袖揚揚,二胡咿呀,生旦淨醜,各展歌喉。
小鎮劇團中,有三個旦角,名揚一時。三個旦角,各有保留節目。
李小蘭一曲《天仙配》,小鎮人睡裏夢裏,都是那雙水汪汪的眼睛,顧盼生輝。小鎮有諺語:“聽戲要聽《天仙配》,娶妻應娶李小蘭。”
看白娘子,得王小芬的。上得場來,水袖一揚,一聲“冤家呀,端陽酒後你命懸一線”,把一個北平來的客商引得伸長脖子,長長的煙竿拿在手裏忘了吸,突聽一聲叫,煙鍋貼在旁邊客人臉上,油煙味刺鼻。
客商忙道歉,被灼客人早忘了痛,眼睛瞪得雞蛋大,望著台上。
“蘭芬清香,不如一芳”,是小鎮人的評價。蘭芬,指李小蘭、王小芬;這“芳”就是梅小芳。梅小芳不叫梅小芳,叫什麼,人們已忘記,隻記得初出道時年方十五,登上台,輕啟朱唇,微展煙眉,唱道“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複年年。恨隻恨無道秦把生靈塗炭,隻害得眾百姓困苦顛連。”那聲音,珠圓玉潤,每一個字落地,不沾一點灰塵。
有到北平聽過梅蘭芳唱《霸王別姬》的,一聲喟歎:“了不得,趕上梅蘭芳了。”從此,梅小芳叫遍小鎮,傳遍西安、武漢。
到日本人打到小鎮時,三個旦角演唱生涯如日中天,尤其梅小芳,粉絲如雲。
當時,日軍駐小鎮聯隊長叫少琳一郎,彎彎秀眉,紅紅嘴唇,典型一個奶油小生。而且,這小鬼子說中國話,唱京劇,每一個字都圓潤老道。唱許仙,唱張生,也唱花臉,一聲吼,大有張飛長板橋倒喝的氣勢。
少琳一郎有一嗜好,每次帶隊進山圍剿抗日軍隊,勝利而歸,或捉到抗日分子槍殺時,都要在戲樓前進行。屆時,舉辦一場演唱會。唱京劇,這家夥也粉墨登場。
一次,殺一個抗日分子後,少琳一郎宣布,本隊長準備了一曲《天仙配》,以饗大家。至於七仙女,當然請李小蘭。
少琳一郎讓用一輛車去請。不一會兒,車來了,停下,車門打開,一人走出,風擺楊柳,荷花照水,緩緩上台,揭開臉上麵紗,是李小蘭,又不像李小蘭:左邊臉明媚如畫,右邊臉一道傷口,從眉頭直拉嘴角,鮮血淋漓,觸目驚心。
旦角全靠一張臉。一張臉如此,一生也就廢了。
少琳一郎目瞪口呆,既而垂頭喪氣。
李小蘭毀容後半月左右,少琳一郎進山圍剿,打敗遊擊隊,騎馬挎刀,得得而歸,第二天,舉行慶祝大會,演唱小鎮人最愛聽的《白蛇轉》。為防備王小芬也毀容,這次,少琳一郎讓用一抬軟轎,“去把王先生接來,注意,好好伺候。”
戲台上,鑼鼓鏗鏘,二胡咿呀。戲台下,軟轎抬來,放下。少琳一郎扮許仙,走到轎旁,一弓身,拖著長長的唱腔叫道:“娘子,請——”轎內不應。少琳一郎再弓身,加大聲音:“娘子,請——”轎內仍不見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