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芙蓉鎮
(外一章)
從張家界到鳳凰古城,意外得知要路經芙蓉鎮。
導遊說:這是自費項目。
積多少年旅遊的經驗,自費陷井太多了。參加還是不參加?一車人正在糾結。
不過我不會糾結。
我知道大導演謝晉在這裏拍過電影《芙蓉鎮》,令這座叫王村的秦漢古鎮,也改了姓名。
依山傍江的吊腳樓,告訴我土家人的技術才能與藝術美感。
兩級大瀑布,帶我穿過水簾後的岩廊,領略壯觀與清涼。
拾級而上的五裏石板街,讓我踩響悠長歲月遺落的碎片。
色、香、味俱全的米豆腐,讓我品嚐了美麗又神秘的湘西。
還有一家長年隻放一部影片的電影院,來不及去觀看。
一個半小時的停留,時間太短暫了。
這次自費遊,少有地物超所值。如果擦肩而過,我會悔恨終生!
是的,任何事都會有例外。要麼是上當,要麼是幸運。
這次走過路過,多虧我沒有錯過。
當導遊有意問起我有何觀感時,我沒有回答。
車上還有一些沒去參觀的人啊。
不能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悔痛之上。畢竟,我得有惻隱之心。
在芙蓉鎮吃米豆腐
到處是“劉曉慶米豆腐”!
一踏上芙蓉鎮的石板街,我的眼睛就被米豆腐糊上了。
麵前是一家,隔壁是兩家,對麵是三家,遠處又是四五六家。
到底有多少家?誰也說不準。誰也數不清。
也許所有的店都屬山寨,也許所有的店都不屬山寨。“正宗”二字統率了所有的招牌。
每一家都掛劉曉慶的名字。
劉曉慶是唯一的老板娘?難道都是她投資,或者代言?
自從1987年劉曉慶在電影《芙蓉鎮》賣米豆腐,一條街的米豆腐都改姓了,一座小鎮的米豆腐都和她扯上了親戚。
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連這座原叫王村的兩千年古鎮,也因拍了這部電影,而改名芙蓉鎮了。
文化的影響啊,明星的效應啊,品牌的威力啊。
它竟把一種名不經傳的家常小吃,提升為所有人“到此一遊”的紀念,以及證明。
我當然不會幸免。
這種用大米磨漿煮熟成型加工的小吃,白黃紅綠,酸甜麻辣,軟滑嫩韌,據說,還能減熱、退火、清心呢。
回到旅遊車上。狡猾的土家導遊問:“誰吃了劉曉慶米豆腐的,請舉手。”
全車人都吃了,全車人都沒舉手。
我知道,成年人都知道,“吃豆腐”又是“占便宜”的代名詞。
誰會去吃劉曉慶的豆腐?
許多人不敢,也有許多人不願。
跟吳冠中走進張家界
背著畫夾的大畫家吳冠中,就站在國家森林公園大門口。
等著帶我走進張家界。
帶我走進1979年,那時張家界的名字隻屬於一個林場。
走進霧抹青山,削壁入雲,三千峰林八百水的世外桃源,走進那顆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一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美文,揭開了神秘的麵紗。
一幅《自家斧劈——張家界》的名畫,震撼了巴黎,轟動了世界。
後來,張家界的名字,叫響了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叫響了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叫響了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成就了5A級旅遊勝地,成就了一個聞名天下的城市的姓名。
現在,吳冠中成為一尊銅像,就站在景區的門口。
消瘦的肩膀扛起了責任,手搭的風衣兜滿了征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