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聞知關羽父子被擒,大喜,當即聚集眾將於帳中,關羽被綁送至孫權麵前。
關羽衣甲淩亂,卻不羈傲立,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蔑笑。
鬆綁是一個程式化的勸降動作,一般由該組織在場的最高領導者來完成。這也是示惠的一種方式。孫權盡管還是抱有讓關羽投降的想法,但卻沒有上前給關羽鬆綁,因為他心中有幾句話壓抑了很久,必須當麵說給關羽聽。
孫權說:“我早就仰慕將軍您的盛名,一直要想和您接納,結為秦晉之好,你為什麼總是嫌棄我呢?您向來自以為天下無敵,今天怎麼又被我擒住了呢?你今天是不是對我孫權服氣了呢?”
孫權這三句話,在心裏不知默默念叨了幾百遍,今天終於有機會釋放出來,頓覺快意無比。
關羽冷笑一聲,罵道:“你這個碧眼小兒,紫髯鼠輩!我今天中了你的奸計,赴死而已,讓我對你服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孫權聽了也不生氣。這是一個勝利者伴隨著誌得意滿而自然流露出來的高姿態。孫權回顧左右,又像是對手下人說,又像是對關羽說:“雲長是天下的豪傑之士,我實在是愛惜不已。我今天想要厚厚賞他,寬宥他,你們覺得怎麼樣啊?”
關羽是不可能投降孫權的。“承諾——一致”最終是要起作用的。桃園結義,名聞天下。關羽已經違背過一次,最後付出超越常規的努力和艱辛才力挽狂瀾,回歸正常。經過這一個波折,這個承諾的約束力反而愈發強勁。這一次,麵對他心目中的“鼠輩”,“投降”兩個字,關羽連想都不會想。
孫權手下的主簿左鹹站出來說:“吳侯,這是行不通的。當年曹操得到此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爵封漢壽亭侯,賞賜美女十數人。如此恩養,還是留他不住。其後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還是憐其才而不忍除之。留至今日,則養虎遺患,水淹七軍,圍攻樊城。曹操被他逼得差點要遷都。吳侯,你覺得自己能做得比曹操還好嗎?”
孫權默默點頭,說:“你說得有道理。”當下急命左右將關羽父子推出斬首。
關羽這一生外在的顯赫、輝煌與起落,就此凝固。關羽這一生內心的割裂、煎熬和掙紮,就此結束。
如果人生中可能有很多次成功,那麼就盡力去爭取;如果人生中隻能有一次失敗,那麼就在最輝煌的巔峰墜落。這將是世界上最壯美的失敗。
關羽都做到了,人生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關羽死後,赤兔馬被賜於馬忠,數日不食草料而死。王甫、周倉得知訊息後,王甫墜城而死,周倉自刎而死。關羽治下的最後一個小城池——麥城也歸於東吳。
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蜀中對荊州失守和關羽之死這等天大的事竟然毫無反應!
關羽死了,一了百了。但如何處理他的死,卻成了孫權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這個時候,張昭從建業而來,一聽說孫權殺了關羽,連稱“糟糕”!
一個人要犯點錯誤是容易的,但要一輩子總是犯錯誤就不容易了。而最不容易的則是:盡管一輩子都在犯錯誤,但主上對其還是信任有加,言聽計從。
這樣的人,三國裏有且隻有一個。他就是張昭,孫權最為倚重的謀士。
張昭說:“主公,您殺了關羽,可就惹下大麻煩了。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現在劉備已經擁有兩川之地,更兼有諸葛亮之智謀,張黃馬趙之勇猛,如果他起傾國之兵來為關羽報仇,您該如何抵擋呢?”
孫權立即驚出一聲冷汗,急求計於張昭。
張昭對劉備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他的應對之策就顯得很低級了。
張昭想出來的是“嫁禍曹操”之計,派人將關羽的首級送呈曹操,以圖昭告天下,東吳之所以奪取荊州是奉了曹操之命,孫權之所以殺了關羽,也是奉了曹操之命。
但曹操有那麼傻嗎?諸葛亮有那麼傻嗎?
張昭的餿主意反倒給了曹操一個做好人的機會。曹操立即命人以香木雕刻成軀體,配上關羽的首級,以大臣之禮厚葬。
曹操的意圖也很明顯,也是要昭告天下,我對關羽向來是優待的。殺關羽是東吳孫權的事,劉備如果要報仇,還是去找孫權吧。
回頭再來說蜀中。荊州的動態,孔明並不是一無所知。早在關羽惡語拒絕了孫權提親之時,孔明已經知道消息。當時,諸葛亮隻是說了一句“荊州危矣!可使人替回關羽”。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但諸葛亮也隻是說說而已,並未采取任何措施。這可以說是諸葛亮失職的地方之一。當然,替換關羽的難度和阻力可能是非常大的。但至少諸葛亮應該引起警覺,在輔助人員的安排上加以調配補充了。
關羽死後,劉備自覺渾身肉顫,心神不寧,夜間夢見關羽現身,哭泣不已。這也是一種神秘的直覺和預感。劉備向諸葛亮詢問,請他解夢。諸葛亮隻是輕描淡寫地加以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