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就看到這一點了。諸葛亮和關羽之間不和諧,是他最頭疼的事情。他們之中任何一人因軍令狀丟了腦袋,都是他不能承受的損失。劉備對自己的兄弟非常了解,認為他私自放了曹操的可能性非常大。於是非常緊張地問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哈哈一笑,道:“亮夜觀天象,曹操還不該喪命於此,所以,故意讓關羽去鎮守華容道,把這天大的人情送給雲長,以成全他的義氣。”
劉備一聽,這才放下心來。既然諸葛亮這麼說,那麼到時候也不會真的砍關羽的頭,我隻要示意手下文武多給關羽求情就可以了。其實,諸葛亮說的這番話多半是糊弄劉備的。盡管神秘力量的作用不可無視,但諸葛亮有沒有夜觀天象,天象有沒有告訴他曹操命不該絕,我們還真的無法肯定。
諸葛亮之所以派關羽去放了曹操,是因為在他的戰略規劃中,曹操目前還不能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對諸葛亮來說,曹操的生死並不該由關羽的個人恩怨來決定,而是要從是否有利於劉備集團的發展壯大來決定。如果曹操的死,對劉備集團更有利,那麼他就得死。隻要換張飛、趙雲任何一個去鎮守華容道就能夠實現這一點。但從目前的情勢來看,讓曹操活著,顯然對劉備更加有利。曹操失敗後,孫權一方的氣勢大盛。如果曹操死了,他所占據的北方必然四分五裂,陷入混亂。這個時候,如果孫權乘著氣勢,跨江追擊,很有可能一鼓作氣平定北方,從而基本一統天下。此時的劉備,確實是一窮二白。從剛剛諸葛亮的派兵就可以看出來,加起來也就六千多人。這點兵力,趁著兵荒馬亂,搶搶近在眼前的荊襄九郡還是有可能的,但是根本無法和實力雄厚、經營多年的孫權去逐鹿天下的。很可能孫權順勢一揮,就將劉備也消滅了。
但是,如果放曹操一條生路,那麼北方依然會掌控在曹操手裏。曹操雖敗,敗而不僵,仍然有足夠的實力和孫權抗衡。這才是對劉備最有利的局麵。曹孫相爭,劉備才可以找到生存、進而發展的縫隙,才有可能徐圖未來。
所以,這才是諸葛亮派關羽去放生曹操的真實意圖所在。曹操一輩子都在把別人當資源算計,但沒想到自己的生死也被諸葛亮當成了資源算計。
諸葛亮托言天象,實際上也是為後麵不殺關羽埋下了一個伏筆。那麼,既然諸葛亮已經決定了不能讓曹操死,為什麼不幹脆直接對關羽明言,我送給你一個大人情,你到華容道,如此這般把曹操放了呢?如果孔明這樣做了,等於是給了關羽一個大恩惠。以關羽知恩圖報的性格,說不定兩個人的關係就此春意融融了呢。但諸葛亮為什麼不這樣做,反而要大費周折,讓雙方都寫下沒有退路的軍令狀。這不是拿別人的腦袋和自己的威信開玩笑嗎?
諸葛亮這樣做,是出自於他的自信,或者說過度自信。還記得他出山前最愛吟的《梁父吟》嗎?“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諸葛亮覺得晏子用“二桃激殺三士”是最愚蠢的辦法。殺人立威是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粗暴的辦法。有個性、有主見的勇士都殺光了,不聽話、不服氣的人自然就沒有了。但是,當國家需要勇士征伐四方的時候,也就無人可用了。這等於是自毀長城。而他自信自己完全可以做到“激而不殺”,既無須傷害勇士的性命,又可以收服勇士之心,讓勇士為自己所用。
諸葛亮所用的辦法就是“激將法”。劉備總共就這麼點家底,盡管關羽傲氣淩人,不太聽話,但諸葛亮還是不想殺他的。事實上,有劉備在,也是殺不了的。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不會看不到這一點。但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必須要用“殺”來達到“不殺”的目的。
關羽的後台這麼硬,本人的脾氣又這麼臭,如果不是通過“激將法”把他置於非殺不可的境地,又怎麼能讓他認輸服氣呢?
心理感悟:激將失當,就成激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