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琢磨人才能琢磨成事(1 / 2)

劉備早已將兵馬船隻準備停當,總共也隻有幾千人馬,就等孔明調遣。

諸葛亮先派趙雲帶領三千人馬,在烏林小路上,揀樹木蘆葦茂密處埋伏。諸葛亮算定,四更後曹操必從這條小路逃命,吩咐趙雲等曹兵過半,就放火殺擄。諸葛亮再派張飛帶領三千人馬,截斷夷陵一路,在葫蘆穀口埋伏,也是等曹操到來,放火殺人搶東西。諸葛亮再令糜竺、糜芳、劉封三人各駕船隻,繞江而行,專門負責搶奪船隻、器械。諸葛亮還令劉琦鎮守江夏,無須出擊,隻需坐地擒拿逃兵即可。分派已定,諸葛亮哈哈一笑,對劉備說:“主公,你隻需在樊城屯兵,憑高而望,坐觀好戲即可。”

關羽在帳下一側,看見諸葛亮渾若無人般把自己給忘了,不由怒氣橫生!關羽在劉備手下一直排名第一,每次行軍布陣,向來都是第一個被委以重任的。孔明如此做法,對他的自尊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關羽日趨孤傲,即使心中生氣,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像街頭無賴般跳出鬧事。但這次的戰役實在是非同小可。關羽絕不能眼見著張飛、趙雲,乃至糜竺、劉封之流建功立業,自己卻隻能袖手旁觀。

關羽怒氣衝衝站了出來,高聲質問道:“關羽自從跟隨兄長南征北戰,許多年來,從不曾落後他人,今日遭逢大敵,軍師為什麼不肯委用,是何道理?”

關羽其實也知道,諸葛亮對自己的不服氣心知肚明。這樣質問實際上是指責他有公報私仇的嫌疑。

沒想到,諸葛亮微微一笑,非常客氣地說:“雲長,你可別見怪啊。我本來是要煩勞你把守一個最緊要的關隘的,可是想來想去,覺得你可能不太方便,隻好不派你去了。”

關羽說:“有什麼不方便的,你說出來聽聽?”

諸葛亮說:“以前你在曹操那裏的時候,他待你非常優厚,你離開的時候,也發誓說過要報答他的。今天曹操兵敗,必然從華容道經過,如果我派你去把守,你抹不開麵子,肯定要放他過去。因此,不敢派你去啊。”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關羽最不願意聽到別人提他在曹營中的這段尷尬經曆。但既然孔明提到了這件事,關羽就不得不為自己辯白,否則以後流患無窮。

關羽立刻高聲道:“軍師,你也太多心了。當初曹操確實對我不錯,但我已經斬顏良,誅文醜,解了白馬之圍,也算是報答他了。現在是兩不相欠。今日如果撞見,我怎麼會放他走路?!”

諸葛亮說:“那你如果放他走了,又怎麼辦呢?”

關羽怒氣上湧,說:“我願軍法從事,輸了這顆項上人頭!”

諸葛亮慢悠悠地說:“既然這樣,那口說無憑,可得立下軍令狀!”

關羽二話不說,立即寫好軍令狀。寫完後,關羽越想越氣,心想來而不往非禮也,反戈一擊,對諸葛亮說:“要是曹操不從華容道逃命,又怎麼說?”

諸葛亮哈哈一笑道:“那我也與你立下軍令狀,如果我算計不準,曹操不投華容道,那我的人頭就歸你了。”

當下,關羽帶著關平、周倉及五百校刀手,去華容道埋伏。

諸葛亮為什麼要如此對待關羽呢?

諸葛亮初來乍到劉備營中,雖然劉備對他奉若上賓,但以關張為首的眾多部屬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必定要看真實效用才能服氣的。經過博望坡、新野兩把大火,張飛等人已經服氣。但分量最重的關羽,因為看不慣孔明“故弄玄虛”的這一套,始終是冷眼旁觀,心有不服。

所以,諸葛亮就把收服關羽之心作為當前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諸葛亮的算計是天下無雙的,他的算計是建立在對整體形勢、地理位置以及曹操心理的綜合分析基礎上的。所以,曹操必然從此而過。

孔明認為,如果關羽真的在華容道擒了曹操,那麼,事事如自己所料,關羽再驕傲,也應該對自己心服口服,不再抵觸了。這是軟征服。如果關羽也如自己所料,抹不開曹操昔日的恩惠,真的放了曹操,那麼,自己有他的軍令狀在手,生殺予奪,全由己定,也不由他不服。這是硬征服。無論軟硬,孔明都是勝券在握。

也許,有人會說,軍令狀不是兒戲。如果立了軍令狀而不執行,就是言而無信,必然造成惡性示範作用,以後就做不到軍令如山,紀律嚴明了。關羽擒了曹操還好說,如果關羽放了曹操,那麼殺還是不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