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郭嘉說得有道理,曹操還是喜歡關羽這個人才,還是要他投降。郭嘉不再多言。張遼就站了出來。
張遼說:“我和關羽有過一麵之交,我去跑一趟,勸說他投降。”
張遼其實和關羽也說不上有多大的交情,反倒是關羽對張遼有莫大的恩情。當初張遼在呂布手下,差點用火攻燒死曹操。後來,曹操擊潰呂布,張遼本來也是難逃一死。幸虧劉備和關羽苦苦求情,曹操這才不計前仇,張遼也降了曹操,並得到重用。
張遼主動去勸降關羽,並不是為了報關羽救命之恩,而是因為歸降之後,寸功未立,不免立功心切。
想立功,倒也沒錯。不過要借勸降關羽立功,可是有點辛苦的。
張遼出了中軍帳,提刀上馬,邊走邊想,要勸關羽投降,該從何下手呢?
跟紅麵孔玩硬的,逼他就範?現在曹軍大兵壓境,關羽已經被團團圍住,插翅難飛。如果不投降,隻有死路一條。
張遼想了想,覺得這條路走不通。你看,劉關張三人,劉備和張飛都是腳底抹油,溜了。憑劉備那點三腳貓的本事,都可以突圍而出,何況關羽呢?所以,關羽如果要突圍,圍是圍不住的。現在關羽死守在此,是因為劉備把家小都交給他保護。目前,甘、糜兩位夫人都已經落入曹操之手,關羽推卸不掉肩上的責任,所以才困守土山。但關羽是個吃軟不吃硬的家夥,如果把他逼急了,隻能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麵。
和紅麵孔講道理?這家夥就認“忠義”二字,難道有一個道理可以把“背劉降曹”解釋成既忠且義?和紅麵孔拉拉關係,動之以情?要說感情,曹營裏和關羽有點關係的人隻能是曹操了。
那還是董卓作亂的時候。十八路諸侯歃血為盟,以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在汜水關前,被董卓部下悍將華雄攔住去路。華雄連斬數將,嚇得各諸侯心驚膽戰,無人敢出戰。彼時,劉備不過是個小小的縣令,關羽隻是他手下的一個馬弓手,看不過眼,討令出馬。袁術聽了大怒,喝道:“你是不是欺負我們這麼多諸侯沒有大將啊?你一個小小的馬弓手,怎麼就敢在大帳上胡言亂語。來人,給我亂棍打出!”曹操急忙攔住,說:“公路兄息怒。這個人既然敢口出大言,必有勇略;不如讓他出馬試試,如果打不贏華雄,再問他的罪不遲。”盟主袁紹,與袁術是兄弟,出身高貴,家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最是注重禮儀,也說:“我們堂堂之師,十八家諸侯,竟然隻派一個弓手出戰,必定被華雄恥笑。”曹操說:“這個人儀表不俗,華雄怎麼會知道他隻是一個弓手?”
全憑曹操的麵子,關羽才得到出戰華雄的機會。曹操給關羽倒了一杯熱酒壯行,關羽說:“酒先放著,我去去就來。”不一會兒,隻聽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諸侯正在納罕間,隻聽鑾鈴響處,馬到中軍,關羽提著華雄之頭,擲於地上。關羽賺足了麵子,曹操大喜。袁術心胸狹窄,麵上可掛不住了,怒罵道:“區區縣令手下一個小卒,竟敢在此耀武揚威,都給我趕出帳去。”曹操說:“論功行賞,怎麼能考慮身份貴賤呢?”大家鬧得很不愉快,各自怏怏散去。曹操暗中派人給劉關張送去酒肉犒賞撫慰,當然是為了收買人心,儲備感情。
張遼苦笑一聲,總不能回去把曹操請過來,讓他自己勸降吧?再說了,就憑曹操對關羽的這一點感情,又怎麼能比過劉備和關羽的結義之情呢?劉關張三人食則同桌,寢則同床。如果劉備在人多的地方坐上一坐,關羽、張飛就整天站在他身後,一點也不覺得疲倦。這樣深厚的感情基礎,是別的感情能動搖的嗎?
中國人做事,一般是按照“情”、“理”、“法”這樣的先後次序來解決的。情排第一,情大於理,理又大於法。先要看看相互間有沒有感情,有沒有交情。如果有,一切都好商量。感情好,錯的也能變成對的。感情不好,對的也是錯的。如果“情”不能解決問題,接下來就要看看能不能“曉之以理”,如果言之有理,無可辯駁,也能解決問題。如果道理說不通,最後隻好公事公辦,束之以法。這個“法”是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是指法律法規,它包含一切約定俗成的慣例、規矩。其直接的含義就是采用強製的手段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