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7,我們從台灣布農族、排灣族和魯凱族的神話資料中,發現有若幹人變鼠的故事。其內容都是因懶惰偷吃,煮食時不小心,或惡妻變鼠、惡母變鼠、為報複別人變鼠等等,帶有原始變形神話的一些典型特征(這個問題下麵還要談到)。下麵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
1.布農族神話,從前有一懶女,不幹活,整天睡覺。雙親累了一天回家,見她還在睡,罵了她幾句。她便躲入洞中,然後把帶殼的粟吃光,結果變成了鼠。(佐山融吉著《蕃族調查報告書?武侖族前篇》,大正四年,餘萬居譯)
2.布農族神話,從前有一人,總是晝寢夜出,偷食別人的穀物,後來變成了鼠。(佐山融吉著《蕃族調查報告書?武侖族前篇》,大正四年,餘萬居譯)
3.布農族神話,一孕婦煮粟飯時,因火太猛,鍋中的粟膨脹,擠破了鍋子,漫至全屋,最後把孕婦的肚子壓破,從肚子裏跑出了很多鼠,吃那些粟。另一則異文說,肚子裏出來的是嬰兒,跑到洞裏去變成了鼠。(佐山融吉、大西吉壽著《生蕃傳說集》,大正十二年,餘萬居譯)
4.布農族神話,古有母子三人,一日,父外出打獵,母與子在家。母做小米飯時,鍋中的水開得猛,母子一嚇,躲到壁孔裏去,馬上變成鼠。父傍晚歸,不見母子,便大聲喊他們。有二鼠從洞中出來,對父說出事情經過,並說:“我們的樣子變了,可是,我們的心卻依舊,不論你到哪裏,我們都要跟隨你!”因此,鼠至今總是不願離開人的住家。
5.布農族神話,古時候,一粒米便可煮一鍋飯,一個女人因懶惰放了許多小米下鍋煮,結果整屋都是米飯,把女人壓成了鼠。(小川尚義、淺井惠倫著《台灣高砂族傳說集》,昭和十年,餘萬居譯)
6.布農族神話,從前一個孤兒到處受人欺負,他決心報仇,便變成一隻鼴鼠,挖了地洞,在眾人打獵歸來之前回到蕃社,把眾人貯存的穀子全吃掉了。(佐山融吉著《蕃族調查報告書?武侖族前篇》,大正四年,餘萬居譯)
7.排灣族神話,一惡母常虐待其次子,次子不堪其害,變成鳥飛走了。父親回來大怒,毆打其妻頭部,妻“咻”的一聲變成了鼠。(伊能生蕃《台灣土蕃的口碑》,《東京人類學會雜誌》第25卷290期,第305-307頁;1910年劉佳麗譯)
8.排灣族神話,古時某社有人打群架,有一人站出來調解,但打架者正在氣頭上,活活把那調解者打死。調解者心有不甘,馬上變成了鼠,決定每夜偷食人們的穀類,以泄其恨。(佐山融吉,大西吉壽著《生蕃傳說集,大正十二年》,餘萬居譯)
9.魯凱族神話,一惡母常虐待其長得很醜的次女,其次女受不了,便懇求一隻熊殺了她,原來這熊是她的祖父,便把她接走,生活得很好。其父得知後,用開水去燙其母,母便變成了鼠。(《大南社》,餘萬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