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頻頻跳槽太冒險(1 / 2)

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後幾年內換了七八份工作的不在少數。不停地跳來跳去一些人逐步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不過更多的人卻是是越跳越心慌,越跳越迷茫。其實,跳槽本是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必需要經曆的事情,但是過於頻繁地跳槽則弊大於利了。

暑假過後,新一輪應屆畢業生又要開始職場生涯了。殷謙告誡職場新人,一定要認清自己,不要因為衝動陷入頻繁跳槽的不良循環中。

何必頻頻跳槽累若喪家之犬?

我的一個朋友小王是個典型的跳槽強人,畢業2年已經換了6份工作。

2005年山大數學係畢業之後,小王順利進入太原一家教輔類報社做數學編輯。不到兩個月時間,他迅速掌握了一個數學編輯的基本業務,然後跳到同城的一家數學雜誌社。依靠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半年後小王成為這家數學雜誌社的主編,工資待遇讓同學們羨慕不已。

然而,工作過程中,身為數學編輯的小王卻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對自己的文學修養產生了過高的自信。一年後,小王聽說山西晚報招聘編輯我,便從這家數學雜誌社辭職。

令小王意想不到的是,進入山西晚報的競爭是如此激烈。山西晚報隻招十個人,然而去應聘的人卻將近二百個,其中四十個還是文學碩士。剛剛棄理從文的小王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很快便被淘汰了下來。

之後,小王找到了當地一家規模較小的報社。幹了不到兩個月,小王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個資深編輯了。於是他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報社應聘。

小王是從網上看到的招聘信息,投了簡曆之後得到了去北京參加考試的通知。因向往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勇敢的小王一衝動就毅然辭掉了太原的工作,孤注一擲地奔向北京。還好,他最後被聘用了。

然而這份工作小王也隻幹了一個月便因工作強度太大而辭職了。再找新的工作就沒有那麼順利了,竟然花了3個月時間,手頭的積蓄也差不多花完了,才進入了一家小報社。而一切又得從零開始,這一回,小王感到兩年的飄泊讓他身心疲憊。

而小王的一些同學則很踏實,雖然沒有像小王一樣走馬觀花地領略不同的風景,但經過2年時間的積累已經在同行中嶄露頭角,待遇也都很不錯。

心態浮躁隻能說對自己認識不清

其實,像小王這樣好衝動的還大有人在。我在人才市場就發現不少工作兩年就換了三四份工作的人。原因一般都是尋求更大發展、不能學以致用、待遇低、學不到東西或者人際關係處理不好等。

據了解,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頻繁跳槽已經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其實,頻繁跳槽者提到的諸如發展空間小、待遇不理想、學不到東西和人際關係複雜等都隻是表麵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心態的浮躁,以及缺少正確的工作態度和職業規劃。

在大學生畢業之後的3~5年時間內,最重要的是學習積累。這段時間常常會“青黃不接”:既不像畢業生那麼“單純”,又不像資深人士那樣能夠“獨當一麵”。這時候如果頻繁跳槽,是難以突破目前的層次的。因為根據職業發展規律,一個人真正能在工作中掌握某方麵的技能和素質,需要3~5年時間的潛心鑽研和積累才能達到。而頻繁跳槽者心浮氣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相當於不斷從新開始,無從完成到“獨當一麵”質變。在自身素質不過硬的情況下,是很難找到更好的工作的,新的單位也不會把更重要、更高層次的工作交給一個心氣浮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