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夥在美國成功的麵試經曆(2 / 2)

就在小哥們為自己的斷言得意時,第22天他們“挨了一巴掌”,美國公司給童彤打來了電話,就一些專業問題與他進行了溝通,並進行了一些測試,反複幾次後,他們又打電話找係主任和學校有關部門詳細了解他的情況。隨後進入了令人難熬的沉默期。5天、10天,當第12天他即將心灰意冷時,手機愉悅的提示音響了起來。他趕緊抓起電話,“How are you……”聽筒裏傳來純正的美式英語。美國公司通知他到芝加哥麵試,簽證、往返機票、賓館全部由他們出麵、出費用辦理、安排。

同學們知道消息後都很驚訝、喜悅,童彤卻沒有他們認為應該有的興奮,高興了一會兒,立即鎮靜下來。隨後馬上上網查國家禮儀顧問金正昆教授的講課內容,學習參加各種活動應注意的穿著打扮、禮儀禮節、以及怎樣才能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6年11月21日童彤隻身來到美國芝加哥,當天晚上臨睡前他做了三點心理暗示:“一、美國人沒什麼了不起,我一定行;二、麵視就是一次師生間的對話,我的知識夠用;三、對方出費用邀我到了美國,說明自己有些方麵已經征服了美國人。”

22日一早,童彤在接待人員的引領下走進麵試現場。一進門他著實“嚇了一跳”,隻見屋裏齊刷刷坐著6位“考官”,經介紹才知道他們都是部門經理級人物。童彤馬上強化昨晚的暗示,並不動聲色的做了兩個深呼吸,使自己很快平靜下來,禮貌的問候和自我介紹後,坐下等待提問。

開始時幾位“考官”輪番“轟炸”,所提問題從行業特點、職業認識、人生哲學到專業知識、處世方法、工資期待等,不僅包羅萬象,而且跳躍性很大,氣氛非常嚴肅。由於是第一次用英語與“老外”長時間對話,童彤時時在心中告戒自己:一定要保持均衡語速、力避精算以外學科中專業性很強的術語。盡管童彤對答如流,但心想:“老這樣下去我總是被動的,必須改變一下現狀。”於是鼓足勇氣,開始以中國人漫談的方式回答提問,內緊外鬆,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時不時還用:“您說呢?”等語氣,尊重而親切的反問一兩個小問題,沒想到這種方法很靈,很快就緩和了氣氛。

後來大家就像在聊天一樣了,有一位“考官”問童彤對精算這個職業的認識,童彤陳述時他不時插話,你一言我一語中,童彤也主動問了他幾個問題,這位“考官”都認真作了回答,有的問題講起來還滔滔不絕,結果20多分鍾後才回過神來,笑著問童彤:“是我考你呀,還是你考我?”逗的其他“考官”一起哈哈大笑。應聘現場的氣氛更加輕鬆。盡管如此,可童彤心裏一點也不敢鬆勁,因為“考官”們所“聊”問題的尖銳程度絲毫沒有降低。麵試從8點開始,整整進行了一上午。臨分手時,“考官”們熱情地與我相擁道別。中午公司還專門安排相關人員請他吃了一頓飯。

回來後的第三天,美國公司就來電話通知童彤:“你被錄用了,年薪5、5萬美金,畢業後就來報道,其他待遇合同裏都有,隨後寄來,如無異議盡快簽字。”答複之快,誰都沒有想到。

2007年9月1日,童彤正式到芝加哥上班,成為這個分公司200多名員工中唯一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