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散文藝術研究(2 / 3)

《莊子》的語言如行雲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躍,節奏鮮明,音調和諧,具有詩歌語言的特點。清人方東樹說:“大約太白詩與莊子文同妙,意接而詞不接,發想無端,如天上白雲卷舒滅現,無有定形。”魯迅認為《莊子》在先秦諸子中有“美富”著稱的特點。窮形盡相的描寫隨處可見,無論是鳥獸蟲魚還是風雲山水以及神怪異人,均體物入微,形神畢肖,其語言之揮灑自如,在同代文章中罕有其比,堪稱一位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

莊子為了追求精神自由和表達超脫的思想,采取了“寓真於誕,寓實於玄”的表達方式,文章中充滿了“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詞”,在題材的選擇上,更多地注目於寓言和神話。其中既有對曆史故事、神話傳說的改造加工,也不乏自出機杼的即興創作,把深刻的哲學思想形象地寄寓於撲朔迷離、真偽莫辨的虛妄情節中,在一種超現實的藝術氛圍中表現自己真實的思想。

《莊子》散文藝術風格“汪洋辟闔,儀態萬方”。《莊子》文章想象豐富,構思奇特。作為文學家的莊子,其宏觀的藝術視角,可以隨同奮飛的大鵬躍升於九萬裏之太空,俯視莽莽山川林澤之端之霧靄雲霞如野馬奔騰;其藝術的微觀視角,可以潛入小小蝸角,冷眼旁觀觸蠻的荒唐慘相,光怪陸離的形象紛至遝來,異彩紛呈,令人於驚奇駭怪的中獲得非凡的藝術享受。

聞一多對《莊子》的研究和傳播用力甚勤,曾著有《莊子內篇校釋》、《莊子章句》、《莊子校補》和《莊子義疏》,並在其他地方多次說到莊子。聞一多對《莊子》獨有會心,尤其是對《莊子》散文藝術的研究,更顯示出一位詩人兼文學史家的慧眼文心和宏見卓識。聞一多認為,莊子堪稱先秦諸子中唯一的文學家,莊子的時代是一個產生政治家、軍事家的時代,不是產生文學家的時代。諸子各家,紛紛攘攘,各逞其策,各獻其術,莊子慧眼勘破,勸人棄智慧而求無智慧,勸人說無為則可以無不為,為處於“夾縫”中的“人間世”找尋一條安身立命之路。這說明莊子是身在江湖,心懷天下,被視為哲學家的莊子,在其貌似“出世”哲學思想的背後隱含著“入世”的人間關懷。這主要是表明莊子無意做一個文學家,與其他諸子並無不同。然而,這種“無意”與其“天下沉濁,不可與莊語”的有意碰撞,哲學與文學交織在一起,以文學的形式承載起了哲學的內核。因此,聞一多認為:“莊子是一個哲學家,然而侵入了文學的聖域”,進而指出:“古來談哲學以老、莊並稱,談文學以莊屈並稱。”同時,聞一多認為,莊子具備了一個傑出文學家和詩人的基本素質:“他那嬰兒哭著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悵,聖睿的憧憬,無邊無際的企慕,無崖際的豔羨,便使他成為最真實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