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鴛鴦池、三角城(3 / 3)

2014年7月,我們玉帛之路考察團到達民勤,大家站在酷熱的沙丘上遙望龍首山及其山腳下的鴛鴦池、三角城文化遺址。這次踏勘,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我們在夕陽中探勘被鐵絲柵欄圍起來的三角城遺址。這是一片略微凸起的平緩山崗,文物工作者考察挖掘過的坑洞雖早風雨侵蝕,但依然醒目。遺址周邊農田,樹和莊稼綠得發瘋。龍首山駱駝峰像濃度頗重的雲霧在西方天際洇出一道剪影。金川古河道從北邊流過,是它養育了三角城文化。沙棗花飄香,古址聞鳥啼。鳥是布穀鳥。

孫雲最想給我們展示的是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因為他大學畢業就在金昌工作。當年離開母校,我們一起乘坐275次列車到蘭州,路上暢談理想抱負。他本來分到甘肅農業大學,我在蘭州師專,兩校相鄰。到蘭州,我被蘭州市委宣傳部工作的一位老鄉鼓動,頭腦一熱,決定下海南。孫雲說待在農大沒意思,也回金昌,先在學校當老師,後來成為學校、公司幹部。

金川公司曆經50餘年礦產資源開發,上億噸廢棄物堆積在龍首山下3平方公裏範圍內。金昌市地企、軍企密切合作,市民積極參與,對礦區固廢及周邊環境實施全麵、係統整治,在龍首山北麓種植金葉榆、國槐、刺槐、檸條、地伏等喬木、花灌木等,形成長達4公裏的綠色屏障。建設成的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分主題形象區(主碑廣場區)、采礦展示區(露天采礦、井下采礦展區)、山體綠化修複區、太極沙生園區、接待休閑區等5大板塊。我們先到觀景台俯瞰金昌市全貌,然後參觀中國最大的人造天坑—露天礦老坑(龍之穀)、亞洲最長的主斜坡道等景點,深刻感受鎳都開拓者的艱辛和偉大。又到孔雀峰(十裏礦區觀景台)觀賞。金川鎳礦石中國三大多金屬共生礦之一,以鎳礦為主,硫化鎳儲量居世界第二位。伴生有銅、鉑、鈷等十八種有色和稀有金屬。鎳、鈷產量全國第一,並為中國鉑金屬主要產地。金川銅鎳礦是1958年由甘肅省地質局發現,礦床規模巨大,礦體數以百計,不僅鎳和銅儲量巨大,而且伴生相當可觀的鉑、鈀、鋨、銥、銠、鈷、金、銀、硒、碲、鉻等十幾種有用元素。

現代工業城市與古金川河綠洲、三角城文化遺址在龍首山麓雄闊地展開,思緒萬千。龍首山富藏多種礦物,金川博物館陳列的銅器、鐵器原料是不是就是從這裏開采、冶煉?三角城文化遺址處在河西走廊與漠北交界地帶,文化層次多,類型獨特,延續時間長,除了受豐沛柔美金川河的滋養,會不會也與陽剛偉岸的龍首山也密切相關?有多少部族為了搶龍首山銅礦在這裏展開廝殺?又有多少礦石或青銅沿著草原玉石—絲綢之路走向各地?

山下露天廣場陳列蒸汽機車、自卸卡車、潛孔鑽機、挖掘機等機械設備,與剛剛在金川博物館裏參觀的石器、銅器、鐵器等各類用具相比,勾勒出人類曆史進程中的大開大合。斯人遠去,器具猶存,兩相對照,不勝感慨!曆史烽煙,縹縹緲緲,確有穿越之感。

晚上孫雲介紹《金昌日報》總編胡文軍相見。陳學仕也來了,帶些文史資料。餐後,我們到賓館聊天到深夜。即將告別,他打開手機展示侄女照片,活脫是金發碧眼的歐洲小女孩!

他說自己就是驪靬人後裔。他問我他的來源問題。我說或許就是烏孫人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