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鴛鴦池、三角城(2 / 3)

孫雲帶路,“前途迷茫”時就打電話詢問,終於到三角城遺址展覽館,大門緊鎖。據說隻有一些圖片。於是驅車穿過田野間的“阡陌”,尋尋覓覓,到了金川區博物館。館長胡文軍率領工作人員在等候。胡文軍腳部昨天嚴重受傷,一瘸一拐。講解員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博物館在幽靜的院落中,分為鑿石成器、摶土成器、鑄金成器、金川遺珍四部分。我們仔細研鑽研這些文物。三角城出土的石磨盤,雙耳罐,單耳罐,彩陶壺等都較為粗糙,處處顯示著陶器文化的衰落。不過,以夾砂紅陶為代表的沙井陶罐形製獨特。而金箔飾件和各類青銅配飾、銅器、銅具、銅管、銅環,以虎噬鹿、大角羊等精美動物形象鑄造的青銅牌飾和青銅生產工具、兵器、馬具和服飾飾品則彰顯出青銅文化的繁榮興盛。六連珠、三連珠、四連珠環形牌飾與敦煌壁畫中的聯珠紋飾似乎有某種關聯。鐵器時代農耕文化典型代表是鐵犁鏵等。還有彌足珍貴的皮革和紡織品。目前為止,三角城村東崗附近出土最晚的文物是兩漢時期灰陶罐。據史書記載,漢朝之前河西走廊為大夏、烏孫、月氏、匈奴等遊牧民族角逐,直到西漢勢力進入。烏孫人最後離開河西走廊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75年。上世紀70年代,甘肅省博物館文物隊在酒泉、玉門一帶發現騸馬類型遺址,可能是烏孫在河西走廊活動的文化遺跡。唐朝顏師古《漢書·西域傳》注雲:“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獼猴者,本其種也。”由此可見烏孫為碧眼赤須、深目高鼻的白種人。蘇聯伊凡諾夫斯基和中國韓康信等人類學家對考古發現的烏孫人頭骨測量分析,證明烏孫人基本屬歐羅巴人種的古歐洲人類型和中亞兩河流域類型,也有蒙古人種特征。

三角城遺址對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內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時期西北少數民族史具有較高學術價值。三角城遺址西崗墓群,柴灣崗墓群、上土溝墓群墓葬內屍骨部分存於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若從人類學基因研究和比對方麵得出結果,從而與基因研究的結果相互發明映證,或許能解決沙井文化三角城遺址古金川河流域先民來源問題,也可為解決驪靬人來源提供依據。2009年12月,金川區申報三角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以其“出土器物精美而獨特,內涵文化因素豐富而複雜”而入選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