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有學生家長把常老師告到教育局去了,說他上課不教書,不務正業,已不適合做老師。暑假後,常老師便離開了學校。
我上高中後曾和同學們去毛巾廠宿舍看過他,他精神很好,常到外地做文學講座。我把自己的習作給他看,他看後,陷入沉思。那天是雨後初晴,他專門捎信讓我們幾個同學到他家去。常師母做好了飯菜,讓我們坐下來一起吃。常老師給我們談了許多人生哲理,勉勵我們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先改變自己的環境,立足社會,然後再發展愛好。
那也就成了我和常老師的最後一麵。
聽說常老師去世的消息,憾憾良久。常老師是一個多才的人,但他的許多作為被世俗不理解。現在想來,曾事他為師,確是一大幸事。
初三那年我複讀了。遇到了外形像魯迅一樣的段宏謙老師。
段老師脾氣耿直,治學嚴謹,每一堂課都很認真,讓我們真正掌握了許多知識。他講得最好的是魯迅的作品,我們都覺得他就是魯迅的化身。
他的課上得很生動,那時已追求升學率,他卻能在春天來臨時,帶我們上到鳳山頂上,領著我們做遊戲。
上作文課,他總是讓我們先打草稿,然後,在班裏說出自己的構思。對構思新穎的,大加讚賞。
那個停電的晚自習,我們都點上了蠟燭。他拿來兩副撲克,第一幅發給每人一張,然後從第二幅中抽取任意一張,讓對住牌的同學表演節目。
他把自己做的讀書卡片拿到教室傳看,教我們讀書必動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他從我了草的書寫中看出靈性,讓我兩次參加縣、市作文競賽,都獲取名次。那本獎品《當代文學小辭典》我至今還保存著。
他不是班主任,卻找我談過兩次話,對我影響很大。第一次是初三複讀後不足一個月,我和同時複讀的幾個玩伴不再一起玩了,沉迷到學習中去。偏偏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問她們的問題,她們答不出,而我都會,我那時一點也沒有想過低調含蓄是什麼,會了就舉手,老師表揚了就高興。不知道為什麼她們都不理我了,甚至孤立我,攻擊我。我意識到的時候很苦惱。段老師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鄭重地詢問了我的情況,然後跟我說:“你現在有兩條路,一是不再努力,落下去和她們一樣;一是奮起拚搏,把她們甩得遠遠的。因為人總是和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較勁,你不如她們或者遠遠超過她們,不是一個檔次了,她們就接受你了。”
我說,我要努力,做得很好。他說:“對,什麼都別怕,我支持你。”
高中以後,我一直按他的話去做。
有一次,路過他的新家,我去拜訪他。
他說:“你現在大了,將來要走上社會了,要學會含蓄,不要把精明展現到表麵,多學別人長處,謙虛穩重會讓你獲得很多朋友和幫助。”
我雖然還是不太會處世,但是想起他的話,便仔細審視自己,督促自己。
懷念學生生涯,感謝教書育人的良師!
非花非霧
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