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開門大吉(1 / 1)

大哥從單位退下後百無聊賴,那正是全民經商的時代,於是有人建議大哥開一家商店。大哥頭腦一發熱,就真的開始籌辦商店的事了。

首先是要給商店選一個市口好,門前相對寬敞的門麵。幾經周折,大哥在北門外輪船碼頭附近談妥了一處地方,市口不算太好,但價格相對便宜,而且離他家近,來去方便。一切該辦的都辦好了,接下來,大哥要為他的商店起一個好聽又吉利的名字。他認為我這個弟弟是文人,於是便把給商店起名字的事交給我了。

商店不論大小,未曾開業,首先要取一個好名字——商號。好比剛出生的孩子,沒有哪一個家長不希望給自己的孩子起一個吉祥、好聽而又有寓意的名字,商號當然也如此。舊時和悅洲有八大商會,1200多家商鋪,所起的名字雖然不一,但大體上都帶有如下字樣:和、寶、鼎、泰、盛、祥、仁、義、隆、福、宏、發、昌、鴻、順、興、豐、彙等,如裕祥商號,大發魚鉤、利和錢莊、同豐商鋪等。講究的商家,商號要做在金字招牌上,選擇一個好日子掛在門頭上,招牌上要用紅布做成披花。即使隨便的商鋪,也會在牆麵上用墨筆把商號恭恭敬敬地寫上。和悅洲本地人的書法家何自強、黃懷白都是寫招牌的高手。據說何自強一生窮困潦倒,專以給人寫招牌賺錢為生。直到今天,當我們走在和悅洲頭道街,或許就會在某一處破敗的牆體上看到一行字跡依然清晰的店號招牌,難免不為今天書寫功能的退化而自慚愧。

招牌即是名氣,無論稱“號”稱“店”稱“行”稱“莊”,商家都很珍視自己所掛的牌子。為了給招牌“添金”,需要商家付出多年的努力(也叫闖招牌)。

過去大通和悅洲僅藥店就有十幾家,其中查姓藥店最多,其商號有查廣和懋記老號、查廣和猷記藥店、查廣大藥號、查廣春藥店、查春和藥店等,當地百姓對每一家藥店的特點如哪一家可以賒銷、哪一家有郎中坐堂、哪一家掌櫃的懂醫道等是非常清楚的。對於商家來說,辦出自己的特色就是闖出了自己的招牌。開張當天放鞭炮、接賀客,辦喜酒,自不待言。

銀行業的發達,不僅僅是現代人的創造,早在二三十年代,和悅洲就已有八大錢莊,他們分別為利和、麻豐、怡大、立成、同和、江遠、立豐、升大。

每年年終商店要關門停業歇年假,第二年開門叫開張。各地開張的時間不同,有初十的,有初七的,有初四的。大通人正月有“七不出,八不歸”的習俗,正月初七之前人們寧可在家睡大覺或是賭錢,也極少出門。和悅洲方言,七與去同音,初七這一天所賺的錢叫“七錢”,去錢,去錢,錢去了,何談發財?初八才是好日子,無論花錢還是賺錢,都叫“八錢”,八同扒,有了“扒錢”,這一年都能把外麵的錢扒回來。至於現代人對“八”的迷信,更是涉及到方方麵麵,若要發,不離“8”,車牌號碼要“8”,手機號碼要“8”,就連孕婦生孩子,也要選擇有“8”的日子。腹中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產房裏刀剪說話。

初八這天到人家商店買東西,進門要作揖,並高喊“恭喜恭喜,恭喜發財”!商店老板對初八來購物的顧客也非常熱情,特別是第一位顧客,被視為帶著喜財來的人。老板夥計一擁而上,雙手抱拳高聲回應“同喜同喜”,好茶好煙招待,所購之物一律打折。一般的商家,這頭一天做兩筆生意就關門大吉,初八的財氣留著慢慢發。

和悅洲商鋪一般都是木槽門,上下均嵌在石槽裏,哪一塊必須挨著哪一塊,一塊位置錯了,門就關不上了。第二天早上開門,一塊一塊卸下來,卸下所有的槽門,整個店堂就一覽無餘在顧客的眼麵前了,這叫財門大開,廣納四方。但過年開張就不同了,初八這第一天開門,隻下兩塊門板,以後每天加下一塊,和悅洲人稱這叫“順風別趟槳,好飯悠著吃”。

二月二,龍抬頭,要知道,二月二才是好日子。按傳統,商鋪歇年一定要到二月二才開張,圖的就是好兆頭。當然,精明的商家誰也不願意放棄正月裏的生意,於是就想出一個兩全的辦法:二月二前隻開幾扇門,意謂賺幾個“便利錢”。以後隔幾天加卸一塊,直到二月二,才正式大開店門,廣納八方之財。

把這些重溫了一遍之後,我便在一張紙上一氣寫下十幾個店號供大哥參考。大哥最後選了一個“悅通”作為他商店的名字。我知道,我們是從和悅洲走到大通的,《孟子·告子上》篇曰,“理義之悅我心,猶當豢之悅我口”,通,達也。悅通,悅通,做生意圖的就是悅我身心,財運通達。當然,這也是我對大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