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初見入綠荷(2 / 3)

忽然想起一事,便含笑問道:“憐憐,你現在是越來越壞了,上次你到我家來玩了一趟,結果讓鄰家的王公子和前巷的孫公子打了一架,打得王公子鼻子歪在一邊,孫公子腦門上腫了老大個包,是不是你從中挑唆的?”

憐憐從樹幹上抬起頭來,格格嬌笑道:“哎喲,表哥你說得太難聽了,我隻不過說我向來敬佩英雄,誰武藝高強,我就跟誰去遊太湖,又沒有叫他們打架。他們自已一時技癢,打了起來,結果誰也沒有打過誰,就成這樣子了。”

少年笑道:“那你最後跟誰去遊太湖了?”

憐憐驕傲地將頭一仰,笑道:“最後他們打完了,我就把他們一起打了一頓。然後我說,你們連我這一個小小女子都打不過,還不夠格當英雄,還想與我一同遊湖?再提遊湖這兩個字,我就要把你們這兩個英雄教訓成狗熊。他們嚇得跟什麼似的,嘻嘻!”

少年啼笑皆非,道:“何苦害他們,他們又沒有惡意,隻是傾慕你而已。難怪前日你來時,我見那孫公子站在街那頭,要過來又不敢,原來你竟得罪了人家。隻是我又不懂了,你這樣膽大妄為。偏偏提親的踏破了門,將來不知那個公子倒黴娶你呢!”

憐憐聽得他這話,臉兒不由得一沉,正待再要說話,卻見那少年身子一震,目眺遠方,輕聲道:“咦?有歌聲啊!”

憐憐力注雙耳,果然聽得依稀一曲清歌,似是發自煙波浩緲的湖上。歌聲嬌嫩悅耳,顯是出自女子歌喉。少年不由得站直身子,凝神傾聽。隻聽那人唱道: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最後兩句“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反複吟唱,歌喉宛轉,口齒亮俐,倍覺清新動人。

少年不由得歎息一聲,喃喃道:“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唉,如今鄉關何處呢?”

憐憐伸手牽住他衣袖,輕輕搖動,嬌聲道:“表哥,那個女人唱的是什麼呀?你為何要歎氣呢?”

原來這少年名叫張謙,祖上本是巴蜀人氏,曾在後蜀朝中為官。後遷居江南,以販絲致富,廣有田產,也延師重禮,算是個士紳人家。

張府三代單傳,隻有張謙一人,其父取“情深不壽,強自則辱,謙謙君子,溫良如玉”之意,給他取名為謙,小字如壁。

自小便是儒雅蘊藉,飽讀詩書,雖然年歲不大,但為人斯文有禮,當真名如其人,隱然已有謙謙君子風範。

憐憐卻是他的表妹,本姓顧,其父名琮,字子勤,乃是後蜀太尉顧詹之後,蜀亡後流亡江南,寓居在姑蘇城外虎丘山下的紅藕山莊。顧家雖是書香門第,但一直頗精於武技,顧憐憐之母莫玉蝶,就出自於江南武林名宿金鞭莫家。

顧憐憐常來姑母家作客,她自小習武,又倍受家人嬌寵,專以捉弄表兄為樂,對張謙重文輕武之舉甚為不滿。這日絕早就拖著表兄出逃,便是要強逼他跟自己學習武功,未料來到太湖之畔,卻被這一陣歌聲勾起了張謙的故國情懷。

此時見表妹詢問,便道:“憐憐,平時叫你多讀詩書,你偏偏不聽。若是有人聽說後蜀顧太尉的後人,竟然不知道韋文靖此人,豈不是叫人笑掉了大牙?”

顧憐憐小嘴一撇,不屑道:“讀書?讀書又能怎樣?我娘常說,身處亂世,就是讀得滿腹好文章,也成就不了功名。況且我娘那樣的武林俠女,縱然是識字不多,可走在江湖上,誰敢對她不讓上三分?”她眼珠一轉,道:“再說,隻要你識得字,講給我聽聽,不就行了麼?反正我們都是要……”

說到這裏,突然臉上一熱,話也不說了,把臉兒掉向一邊。

原來張顧兩家一向親厚,顧琮見張謙斯文有禮,對他頗為欣賞,一向便有聯姻之意。張家自也願意,是以顧憐憐早已偷偷聽到一些風聲。她雖然性子驕橫,口無遮攔,畢竟是個女兒家,年紀又小,後半句“要結為夫妻”便說不出口了。

張謙並未在意,微微一笑,憐愛地撫了撫憐憐的頭發,道:你總是有道理的,好,難得你有向學之心,表哥就講給你聽。

這闕《菩薩蠻》(顧憐憐忖道:‘原來這支歌是講的菩薩蠻,看來觀世音菩薩也有蠻橫無禮的時候,也難怪,想必是什麼事讓她老人家大大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