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馬的悲劇(2 / 2)

有一天,田大將舉行軍中宴會,犒賞士兵。音樂一響起,那舞馬就情不自禁地舞動起來。養馬人一看,呀呀,不得了,妖孽,馬還會跳舞,顯然不是好征兆,說不定要出什麼亂子呢。於是就拿著掃帚抽打舞馬。鞭子打在舞馬的身上,馬以為自己表演出什麼差子了,是不是跳得不合節拍啊,是不是我沒有穿華麗的表演服啊,總之,舞馬更加賣力地跳著,精神十足,抑揚頓錯。

見到這樣的場景,養馬的小官也不敢怠慢,急忙向田大將報告。田大將認為,馬跳個舞,沒什麼大不了的,用鞭子抽打就是了。鞭打得越來越重,舞馬卻跳得越來越認真,它跳得越好,打得越重,最後,舞馬被打死在馬槽下麵。

其實,現場也有人知道,這極有可能就是宮中流落出來的舞馬,但是,他們都怕田大將的殘暴,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舞馬,打死了就打死吧。

一匹會跳舞的馬,一匹有極高表演天賦的舞馬,就這樣死在唐朝軍閥的亂棍之下。

天馬行空,馬具有極高的天賦。

田忌賽馬,馬當然有關係,馬的能力有大小嘛,但是,憑的還是人的智慧。

東晉王嘉在《拾遺記》中寫道: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駕馭的是稱為八龍的“八駿”馬:第一匹叫“絕地”,跑起來腳不沾地;第二匹叫“翻羽”,馳騁起來能超過飛禽;第三匹叫“奔霄”,一夜之間可行萬裏;第四匹叫“越影”,能追趕著太陽前行;第五匹叫“逾輝”,毛色整體放出光芒;第六匹叫“超光”,一個身形十個影子;第七匹叫“騰霧”,可以乘著雲霧前進;第八匹叫“挾翼”,身上長有肉翅。看看,這樣八匹神馬組合,駕馭起來會是什麼情況?一定是周穆王想到哪裏就到哪裏,而周王到了哪裏,哪裏的天下就安寧了。

王作家對“八駿”展開的想像,海闊天空,神鶩八極,到今天都不顯落後。

蒙古人定都北京以後,他們最喜歡的跑馬比賽,也開始在中國大地盛行起來,明清的賽馬更加盛行,不過,這些運動,展現的都是力量的比較。人和馬,都在力量的比賽中得到極大的滿足。

奧運會上,現代馬術比賽的時候,我一直不太看得明白,隻是粗略知道,那是一項源於歐洲的貴族體育項目,選手著正裝,禮帽,高靴,樣子絕對像個紳士。障礙賽容易,就是騎著馬越過一道道設置好的難度不一的障礙。盛裝舞步賽,哈哈,有點好玩,那馬有時踏步,有時旋轉,比賽考核的就是騎馬者和馬的配合默切程度。

這盛裝舞步,其實和唐玄宗的舞馬差不多,都是不斷訓練的結果,不過,這個舞步要比單單力量展示的難度大許多。

唐代宮廷裏的舞馬,隻是馬成長發展史上的一個標點頓號而已,卻終究成了悲劇。依布衣看來,這悲劇在於,有才,但不為別人所知,而且,在不適合的場合顯現才能,反而被認為是妖孽。說輕點,是舞馬和軍隊的氣場不對,信息溝通有欠缺,牛頭不對馬嘴,對牛彈琴;說重點,馬不去勞作,不去打仗,光會花架子的表演,以軍事為重的大將當然不需要你了!

不過,我們是不能苛求舞馬的,術業有專攻,人如此,舞馬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