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皇帝做得六七分,音樂才能卻有十分,不僅鼓打得棒,戲曲學院院長做得稱職,花臉也唱得好,還充分體現在對馬的培養上,他能指揮人,將一匹匹野性十足的馬,訓練成中規中距,聽著音樂立即起舞的表演馬。
公元855年,唐朝作家鄭處誨,他的筆記《明皇雜錄》裏,就有對舞馬的生動描寫。
四百匹從各地精選出來的良種馬,被送進了宮中,還有塞外各少數民族首領進貢來的,品質都是一流。這些馬來源雜,尤如電影學院招生,人數雖少,但全是行業拔尖級的。
這基本上就是一個超大型的舞馬文工團了,這個團裏,馬是主角,人是配角,一切以馬為中心。
每一匹馬,都取有名字,靚仔,偉哥,帥小夥,全是好聽的某某寵兒某某驕子,寶貴得很。訓練時,分成左右兩隊,各有指揮。隨著旗幟的舞動,音樂的節奏,馬們開始做起了簡單的動作,由混亂到整齊,由簡單到複雜,等練到整齊劃一時,場麵就顯得十分宏大。
李隆基將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這一天,定為千秋節,嗬嗬,做夢都想千秋萬代。節日那天,唐都長安,勤政樓前,文武百官和長安的百姓都可以觀看這場盛大的歌舞表演,人們似乎更都期待馬們的精彩表演。
舞馬就這樣出現在人們麵前:它們身上披著鮮豔的錦繡衣服,鬃鬣也用金銀裝飾,還要再配上一些珠玉小掛件,盛裝賽過唐朝舞娘。
年輕,身材標致,穿著淡黃色衣服,係著有花紋的玉帶,一隊樂手歡快上場,著名宮廷音樂,《傾杯樂》響起,馬們的表演開幕。
叉開下。《傾杯樂》,誰作的曲?難道僅僅是喝酒時的表演?喝酒都需要滿杯大杯拎壺衝?喝酒喝得杯子都翻倒了?不管怎樣,這樣的音樂節奏,一定是強烈而歡快的,猶如現代勁爆迪斯科。
四百匹馬,左右兩列,昂首翹尾,踏著喜洋洋的節拍,繞著全場致意一圈。隨著揮舞的旗幟,前後左右,馬們不斷變幻著造形,儼然人的舞蹈。大唐山河,氣象萬千,物豐民富,安居樂業,哈哈,唐皇帝要的就是這種正能量傳播!
忽然,中間精彩動作奪人眼球:
場地中央,三層板床抬上,一勇士騎著馬快速躍上板床,在窄窄的板床上旋轉如飛,東西南北中,勇士和馬頻頻向人們致意;
一壯漢舉起一張板床,蹲地,站穩,一匹馬迅速躍上板床,在窄窄的板床上振首嘶鳴,東西南北中,如癡如醉。
整場表演有數個小時,幾十個章節,集體舞蹈,自選花樣,舞馬們各顯神通,唐人們盡情地飽著眼福。
安祿山也喜歡看這樣的表演,但是不過癮,看著看著,就想幹自己的大事了,你奶奶個李隆基,憑什麼我要給楊貴妃當幹兒子啊,老子騙你們呢。
安祿山的倒唐運動,轟轟烈烈,沉緬於酒色音樂的李隆基自然一下無法應付,隻有往天府之國跑去了。舞馬文工團,那些很有表演天賦的馬們,自然也都失業離散。沒有人欣賞,職業優越感迅速消失。
在範陽,安祿山的部將田承嗣,從安那裏得到了一匹失散的舞馬,當然,他隻是看著馬的外表好看,就將它補進戰馬的序列,放養在馬棚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