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要試圖讓職場包容你,而要由自己來定義職場(1 / 2)

從畢業到如今,四年時光過去了,她依舊如同當年離開學校那般,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工作經驗,沒有足以撐過三個月的閑錢,沒有任何工作的召喚。但畢業生至少還有青春,而她連青春也失去了,渾身充斥著老油條的無所謂。

TO所有的朋友:

請不要給自己的失敗編織任何推脫的借口,世間比你情況糟糕悲慘的人很多很多,但大多數人都選擇了依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

我曾經認識一個朋友小A,哦,確切地說,如今已經不能算是朋友。我曾經帶著無限的希望去幫助她,而後又帶著無比的失望而離開。

小A跟我是同學,畢業後選擇去一家英語培訓學校當老師,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任課老師,但隨著課業的逐步增加,她覺得自己吃不消,一來薪酬不見提高,二來節假日都被犧牲掉,周末還需要出門拉生源。於是辭職,跑到一家企業做行政。很快,她再次覺得工作不順心,行政事情瑣碎,還要做好人際關係,跑一些業務,小A覺得自己本來的意願是坐在辦公室吹空調,不是來當保姆的,一年後,她再次選擇了辭職。

第三份工作是家裏人找的,在親戚開的一個小公司裏管錢,以防公司裏麵有外人對財務不軌。這份工作倒是很順小A的心,每日不需要早起擠地鐵,不需要晚上加班熬夜。日日隻需要在日照三竿的時候,慢悠悠到公司,坐在辦公室裏處理一點小事情,四五點鍾又可以打電話叫喚朋友聚餐吃飯。親戚雖然開得工資不高,但是毫無壓力和任務的工作,依舊讓這一切看起來很美。

在這期間,我曾經提議過,是否考慮利用時間來學點其他東西。可是在她看來,時間大把,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算晚。而當我問她,“什麼時候”具體是指哪天呢?她的回答永遠是“嗯,也許就是明後天,反正都來得及”。

當生活被“無所事事”充斥的時候,時間會奔跑得更加不留情麵。一年多後,她叔叔的公司破產,公司解散,生活一切歸零。

從畢業到如今,四年時光過去了,她依舊如同當年離開學校那般,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工作經驗,沒有足以撐過三個月的閑錢,沒有任何工作的召喚。但畢業生至少還有青春,而她連青春也失去了,渾身充斥著老油條的無所謂。

當三個多月的口糧快要撐不下去後,她決定重新找工作,次次碰壁,次次被拒絕。焦躁不安並沒有將她的鬥誌激發出來,而是徹底打垮了她。在一番哭天喊地之後,她決定卷著包裹,窩回家,通過父母安排的相親結婚來解決這一困局。

一個多麼有“道理”的借口,用著“結婚大過天”的理由抹去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失敗。

半年後,結婚。

生孩子提上日程,三個月後懷孕。

當她開心地宣布自己成為媽媽的時候,我分明在她臉上看到了“老娘終於可以不用上班吃苦”的僥幸感。

小A跟老公住在自己父母家,因為他們沒有房子,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租房和老人分開住,同時因為他們跟老人住在一起,免去很多衣食住行的開支。小A的老公每月的工資都用來支付兩人的娛樂開銷和懷孕期間的檢查費用,而日常的吃住包括營養費用都由父母一力承當。年近60歲的叔叔阿姨,原本可以稍微喘口氣,利用晚年的時光好好放鬆去享受生活。而今,除了正常工作外,還需要開辟人生第二職業,養活自己的同時,還要養活那一個小家庭。

角度不同,選擇不同

人生就是如此奇怪,原本應該在社會上衝鋒陷陣的年輕人、至親兒女,卻自甘躲在父母的身後,任由風吹雨打淋濕老兩口。小夫妻們寧可忍受日日三餐的不如意,寧可忍受生活質量的一降再降,卻就是不願意走出家門,重新開始。

我相信社會上啃老一族們並不是少數,雖然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本質都很類似。年輕人放棄了奮鬥和獨立的意願,讓年長者繼續背負養育的重擔。

有些人,為找工作不順心,幹脆卷起行囊回老家,將找工作的任務推給父母;如果父母無能為力,還要抱怨“為什麼我的老爸不是李剛”。

有些人,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自己無法承受,又不去思考自己是否能夠通過提升能力跟上工作的要求,而是選擇拍桌子說辭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後,麵對羞澀的錢包,無望的職場前景,兩難取其易,不工作了回家相親生孩子,從此以孩子作為要挾,順理成章地吃喝玩樂黏著爹媽。

於是有很多阿姨叔叔們,一邊喜滋滋地帶著小不點孫子、外孫,一邊還要苦兮兮跟左鄰右舍抱怨自己兒女沒出息不出去工作,就在家玩小孩。

小A便是這樣一個女孩。懷孕生孩子,曾經高調說孩子滿周歲後就趕緊找工作,不讓爹媽累著,要學會跟老公一起負擔小孩子的開支。而今孩子三歲了,她常常掛在嘴邊的卻是,“我要讓公婆負擔小囡囡的幼兒園費用”。我想,除非有一天全家都揭不開鍋,否則她永遠不會出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