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六合”圍剿,“天一”受創(2 / 2)

周劍雲豈能任他人染指自己的霸主地位?南洋片商求購“天一”影片的舉動,促使周劍雲開始行動。

1927年10月,周劍雲請來了五家電影公司老板:“大中華百合”、“民新”、“友聯”、“上海”、“華劇”,是當時上海灘頗具影響力的電影公司,各自有各自的一方市場。而“天一”的平地崛起,像一個巨浪打過來,狠狠晃動了他們的舢板。如今被周劍雲召集到一起,商量如何封殺“天一”,收複失地,自然每個人都絕無異議。況且這幾家公司的實力,都遠遠無法與“明星”相比,平日亦是仰“明星”鼻息,周劍雲的決定,他們無有不聽。

此外,邵醉翁雖然在電影圈聲名漸起,卻是圈中異類。他不與圈內人士多交往,不參與同行的聯誼會,甚至以其特有的敏捷身手,將同行正在拍攝的題材,搶先打入市場,所以打壓“天一”,諸同行不會心生不忍。

周劍雲的對策是:六家聯合起來,封殺天一。

幾天後,由明星公司打頭,聯合“大中華百合”、“民新”、“友聯”、“上海”及“華劇”五家電影公司,成立了“六合影業公司”。

此舉足見周劍雲感到了來自於“天一”的強大力量。事實上,“明星”公司代表著當時中國電影的主流,並一直領導電影發展的新潮流。但即便如此,周劍雲仍覺“明星”獨自不足與“天一”抗衡,才聯手其他公司,共同對抗。

六家公司聯手,結成了攻守同盟。他們組成了強大的聯合發行網絡,製定了一係列的規定,主要內容即抵製、圍剿“天一”等製片公司。其中一條為:任何發行商或戲院,隻要和他們簽訂了購片合同,則絕對不準再購買“天一”等公司的影片。

這就是中國電影史上有名的“六合圍剿”。

國內,遠及南洋,約七成的國產新片,都被這六家公司所壟斷。發行放映商權衡利弊,自是不敢得罪。有20多家新生電影公司,在周劍雲這招“釜底抽薪”之下倒閉。

不可否認,周劍雲的這一行為,某種程度上淨化了當時的影片市場,杜絕了粗製濫造影片的泛濫。所以周劍雲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可以侃侃而談: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淨化市場,杜絕劣片,提高國片的水平。

但此舉一出,對“天一”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

一天,邵醉翁接到二弟邵村人的報告,稱上海幾家影院同時拒絕放映“天一”的新片《唐伯虎點秋香》。

邵醉翁大惑不解。《唐伯虎點秋香》是他斥巨資拍攝的新片,他對這部片子很有信心,想用它掀起一個新的票房高潮。眼下尚未在上海公映,如何就遭到了電影院的拒絕?

邵醉翁正百思不得其解,三弟從天津發來電報,內容完全相同:天津的影院拒絕上映《唐伯虎點秋香》。幾乎同時,北京、香港、南京等地反饋回了同樣的信息:拒絕放映“天一”的影片。緊接著,他們發現不僅新片被拒放映,以前的舊片也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邵醉翁明白,自己遇上對手了。搞清事情真相並不難,他很快就知道了來龍去脈。但“六合”步步緊逼,麵對四麵夾攻的局麵,邵醉翁已無力回天。“天一”影片的市場迅速萎縮,甚至很多時候隻能自己拍,自己放,在自己的“笑舞台”慘淡經營,遑論日後的發展。前期所投入的大量資金也無渠道收回,拷貝廢品隻能堆放在角落裏,公司頓時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