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打包剩飯菜
剩飯打包,是近些年來上班族常吃館子而滋生出來的一種不好的飲食習慣。從節約的觀點來看,這確實是美德。但以飲食衛生來說卻不是好事,容易發生食物變質而導致疾病感染。危害人體的健康。
為了保證飲食衛生安全,最近,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食品衛生管理局通知悉尼的所有餐飲場所,可以不向食客提供餐後打包服務,若因此被投訴,不以怠慢顧客論處。衛生官員稱,此舉為了防止因食用變質食物而導致疾病傳播。
新南威爾士州食品衛生管理局對今年五六月間報上來的149起食物中毒事件進行了分析調查,發現其中一半以上是由於食用了存放過久又加熱不足的打包菜點所致。通知指出,雖然打包避免食物的浪費,但如果消費者對打包回家的食品處理不當,會給健康帶來嚴重損害,因此特別建議餐館不要提供打包服務,將食物中毒風險減至最低。
衛生官員說,如果非要打包,熱食溫度應保持在60℃以上,冷食應保持在5℃以下。需要放入冰箱的食物,保存溫度應在5℃以下,而且要盡快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經過75℃徹底加熱。
新南威爾士州食品衛生管理局還對5年來因食物不潔導致疾病甚至死亡的個案進行了分析,發現95%都是由於食品被細菌汙染所致。這次號召餐館“吃不了也別讓顧客兜著走”,實際上是該局杜絕食品不潔導致中毒的一係列舉措之一。
由此可見打包剩飯菜,對健康確有危險,辦法是少點、少剩、不打包為好。養成飲食衛生好習慣。
(15)進食太少
貪食習慣不好,少食習慣也不利健康,美國生理學會主辦的《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電子雜誌新近刊登了一項研究報告,報告稱,控製饑餓的荷爾蒙同時也對生殖係統起著重要作用。當吃得太少時,女性的生殖功能會被饑餓荷爾蒙所抑製。
過去的科學研究已證實,女性的月經與體重跟體內的脂肪含量有關。當身體內的脂肪組織達到體重的17%時,女性出現月經;當脂肪組織增加到體重的22%時,才能維持正常規律的月經。當體重低於標準的5%—10%,月經周期發生變化並進而影響生育;體重低於標準15%時,會進一步引起閉經和全身代謝紊亂。少食對女性很有害。椐資料介紹,某中學有位16歲的女學生,是班幹部,學習成績優秀。她唯恐長胖,竟節食起來。每天吃兩餐,每餐隻吃一碗飯。幾個月後,她確實瘦了,但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班幹部工作也難以勝任。且厭食,甚至見飯就惡心。麵色失去了原來的紅暈,說話有氣無力,連走路也東搖西晃,整日精神不振。一個好端端的姑娘竟變成了神經性厭食症患者。人體需要多種營養物質,若僅減肥而節食,必將使體內營養不足。過度節食的人,會使為容貌憔悴,形體枯瘦,皮膚幹燥起皺,或出現貧血、低血壓、低體溫、畏寒、閉經等症主要有:
①胃下垂。經常出現食欲不振、脹氣、脹痛。這很可能是胃下垂的征兆。
②脫發。頭發的主要成分是一種被稱為魚朊的蛋白質和鋅、鐵、銅等微量元素。對身體過瘦的人來說,體內脂肪和蛋白質均供應不足,因此頭發頻繁脫落,發色也逐漸失去光澤。
③子宮脫垂。沒有了足夠脂肪的保護,子宮容易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下垂,甚至脫出於陰道口外,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宮頸口感染,甚至宮頸炎。
④骨質疏鬆。美國最近對3683名女性的調查研究發現:體瘦的女性髖骨骨折發生率比標準體重的女性高1倍以上。這還是由於過瘦的人,體內雌激素水平不足,影響鈣與骨的結合,無法維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發生骨折。
⑤貧血。營養攝取不均衡使得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本身就攝入不足;由於吃得少,基礎代謝率也比常人要低,因此腸胃運動較慢、胃酸分泌較少,影響營養物質吸收。這些都是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
⑥記憶衰退。大腦工作的主要動力來源於脂肪,它們刺激大腦,加速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短期與長期記憶。吃得過少,體內脂肪攝入量和存貯量不足,機體營養匱乏,這種營養缺乏使腦細胞受損嚴重,將直接影響記憶力,於是人們變得越來越健忘了。
麵對眾多疾病的潛在威脅,醫生提醒廣大瘦身女性,要提早注意自身健康,不要舍本逐末,追求一時的美麗。
16、不按時吃飯
不按時吃飯,飲食不規律,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可引起人體多種疾病,如骨質疏鬆神經衰弱等。美國愛荷華大學的阿諾德·安徒生博士和他的同事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指出,在美國大約有1/6的男性有飲食不規律的不良習慣。遺憾的是,很多男性,甚至包括許多醫生在內,都對飲食不規律的嚴重後果缺乏足夠認識。研究結果表明,飲食不規律的男人骨骼密度,遠遠低於規律飲食的人。而且,當男人的飲食不規律時,其骨頭的傷害程度甚至比女人更嚴重。研究人員指出,對那些已發生骨質疏鬆的男人來說,飲食不規律是罪魁禍首。研究人員建議男人們掌握科學的飲食規律。在飲食方麵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問題:
①注意飲食規律。科學飲食規律即定時、定量進食,不要吃零食。
②科學地分配三餐熱量,早餐一定要吃。
③注意飲食均衡。合理膳食是健康的第一基石,不合理、不科學的飲食營養結構常會導致肥胖的發生。
④飲食與運動相結合。進食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17)常喝過熱開水和濃茶
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一日不吃飯,不可一日不喝水,但水也不能喝得過多,特別是過熱開水和濃茶水不可多喝。
經常飲用過熱開水,會使口腔、食道和胃粘膜發生炎症。長期下去可引起粘膜的變質,發生癌症。專家們認為喝溫開水和涼開水有益於健康。溫開水是新鮮開水涼到20—25℃的“白開水”,它具有某些特異生理活性,是許多高級飲料無法比擬的。美國生理學博士約翰發現,溫開水比較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因而有利於改善體能的免疫功能。習慣喝溫開水的人,體內脫氫酶活性較高,消除肌肉有乳酸積累較快,所以不易疲勞,喝涼開水或用涼開水洗浴,能使皮膚保持足夠的水分而顯得柔軟、細膩、有光澤並富有彈性。涼開水實際上是一種含空氣很少的“去氣水”。研究表明,開水自然冷卻至20—25℃時,溶解在其中的氣體比煮沸前少1/2,水的性質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內聚力增大,分子間更加緊密,表麵張力加強等。這些性質與生物細胞內的水十分接近,有很大的“親合性”,從而使得涼開水易滲透到皮膚內。還能使皮下脂肪呈“半液態”,使皮膚顯得柔嫩。
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和強度較大,加班熬夜成了常便飯,很多人習慣飲用濃茶以提神,但濃茶的攝入也會導致鐵的吸收不良,最終造成缺鐵性貧血。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茶葉中的鞣酸會與三價鐵形成不溶性沉澱,從而影響鐵在人體內的吸收。特別是餐後喝茶,會使食物中的鐵因不易吸收而排體外,引起貧血。有飲茶習慣的人,要喝濃淡適宜的茶水,不要過於貪濃,女性尤其要少飲濃茶。
(18)食品長存冰箱
電冰箱內放熟食,有的一放兩三天,有的拿出來就吃,這種習慣很有危害,往往造成食物中素,即使生食也不能放長了。有的電冰箱內生熟放在一起,感染中毒可能性更大。
常聽人說:有了電冰箱食品不愛壞,多買點兒放著,隨吃隨取,方便。鑒於這種思想,許多家庭把冰箱塞得滿滿的,甚至有的食品放置了幾個月、年把才起用。應該說,這種作法對飲食衛生是十分不利的。
的確,電冰箱內溫度較低,貯存的食品不愛壞。但是,不愛壞並不等於就不壞,因為電冰箱是真空,仍有致病的菌在活動。以冷凍室存放的豬、雞、魚等動物性食品為例,其中一般都含有可導致食物中毒的活性酶,冷凍室-16攝氏度的低溫也不能使它死亡。這就為食品緩慢分解變質提供了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食品不可避免地會被微生物汙染。微生素按其對溫度的敏感程度,可分三大類,即嗜熱菌、嗜溫菌和嗜冷菌,在冰箱冷藏室的0—5攝氏度的條件下,前兩類細菌基本達到了抑製狀態,但在0—5攝氏度時嗜冷菌仍然可以緩慢生長,有的甚至在-6——10攝氏度一尚能存活、繁殖。微生素的生長意味著食品仍進行著腐敗作用。近年來,發現一種叫耶爾森氏菌的食物,就會引起中毒,危及健康。
由上可以看出,電冰箱不是保險箱,其中所放的食品不宜長時間保存,一般來說,冷凍室中的食品不要超過三個月,冷藏室中的食品不要超過三天。另外,還要注意經常檢查冰箱中食品的質量,如有變質的應及時清理。
(19)煎炸油反複使用
有些家庭愛吃油炸食物,而且出於節儉,常把煎炸食物剩下的油反複用,這樣不但無法從食用油中攝取應有的養分,還會損害健康。
長時間反複加熱,會使油的黏度增加,脂肪本身的化學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影響人體的吸收,致使營養價值降低,其熱能的利用率隻有一般油脂的1/3左右。而且,油脂中的其他營養成分,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等都被破壞,如維生素E經280℃油炸,可損失90%。許多脂肪酸也遭破壞。更有害的是,經反複煎炸的食油,可使油脂的脂肪酸聚合,產生很多脂肪聚合物,如丙烯醛之類的有毒物質。據國外化學實驗證明,炸食物的剩油如果多次反複使用,並暴露在空氣中,就會分解變質,產生甘油酯二聚物等12種有毒的非揮發性物質。經動物實驗,發現此種物質可使動物生長停滯、肝髒大、肝功能和生育功能發生障礙,甚至有致癌作用。因此,煎炸油反複使用,特別是油脂變黏時,就不能再用了。
因此,煎炸食品時應該注意:(1)盡量使油溫不要過高,也不宜用急火炸食品,一般油溫在280℃以下為宜;(2)油炸食品時切勿放油過多,一旦放多,剩下的食油也不宜與新鮮食油混合多次反複用。尤其是油脂顯著變稠,切忌再用;(3)如果有條件的話,煎炸油最好選擇不易變質的棕櫚油、椰子油等。
此外,貯存時間較長的老油不可食用,因為在老油中,部分有機物焦化後還會成為致癌物質,食用老油炸出來的食品,會造成胃黏膜慢性損傷,甚至引起食物中毒。尤其要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已把油炸食物定為十大垃圾食物之首,也就是有害的劣質食物,切不炸多吃。
(20)富而狂食
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他們成了“大款”,坐上“洋車”,吃上“洋食”,服著“洋藥”。可是在他們豪華的“包裝”下,有人卻患著各種各樣“揮霍病”、“富裕病”,既有性病、吸毒、酗酒、外傷等,又有腦血管病及其它各種髒器疾症。
北京友誼醫院有這樣一病人。他30多歲、浙江人,在王府井大街賣服裝。來看急診的時候,人已經不行,臉色蒼白,手腳冰涼,劇烈的腹痛使他陷入錯迷狀態,被哭哭啼啼的妻子和神情緊張的夥計們抬進來。
據說他長期飲食不節,或者大吃大喝,或者長時間不吃飯。發病那天由於餓了,就猛吃一頓大魚大肉,還有一斤餃子,又喝了大量啤酒。於是得了足以致命的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家人說他有幾十萬元錢,花多少錢治病都行,隻要能保住他的性命。
還有一個做服裝生意的個體老板,有了錢,開始酗酒,連半夜起來上廁所也要喝幾口。妻子勸阻無效,隻好偷偷往酒瓶裏對水。有一天來了客人,家人拿出一瓶沒有對水的“二鍋頭”。結果客人沒喝多少,酒瓶卻被搶走,一瓶“二鍋頭”下肚,急性酒精中毒大作,醫院搶救了28小時,還是死亡。
在安貞醫院重症監護病房,住院的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年心髒病人。最近卻住進了一個年僅30多歲就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他也是個體老板。長期吸煙、嗜酒、飲食也高鹽、高脂肪;夜生活多、精神緊張……諸多原因導致心血管病集於一身,促使他的心髒要提前“退休”了。
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人,為什麼也先病了起來?原因就在於富而狂食,這可是一種致命的壞習慣。正如古人說的“縱口欲而百病生”。
2、起居壞習慣
①愛睡賴覺
睡賴覺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是一種惰性和散漫的表現。有些人早晨賴床不起,有空就想躺一會,認為這是一種“享受”。殊不知,賴床睡賴覺不僅不能得“福”,而且會招來疾病之災。
俗話說:“摳成的瘡,睡成的病。”睡眠過多,身體各種肌能呆滯、久之必致病。美國心髒病學會研究員韓明發現,每晚睡眠10小時的人比僅睡7小時的人,因心髒病死亡的比例高1倍,因中風而死亡的比例則高出3倍半,這說明睡得太多並不好。因為睡眠時血液循環緩慢,增加心髒和腦內血凝塊的危險,睡眠太久還可能是動脈硬化的征兆。
賴床睡得太久,會使人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起床後,頭沉甸甸的,什麼事也幹不下去。這是因為賴床也需要用腦,而消耗大量的氧,以致腦組織出現了暫時性的“營養不良”。如果平日生活較規律,逢節假日貪睡,就可能擾亂體內生物鍾的時序,使腦垂體分泌的激素水平出現異常波動,結果白天激素水平上不去,夜間激素水平下不來,使大腦興奮與抑製失調,造成夜不能寐,而白天卻心緒不寧、疲憊不堪。一般來說,經過一個晚上,到清晨7時左右腹中基本消化完頭天的晚餐。此刻,大腦會發出“饑餓信息”,這時如賴床不起,勢必打亂胃腸功能的規律,久之,胃腸黏膜遭損,很容易誘發胃炎、潰瘍病及消化不良等病症。
醫學家們認為,人們大可不必計較睡了多長時間,關鍵在於睡眠的質量。每天保持有規律的起居,注意保持適合自己的睡眠模式,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所在。尤其是青年人,睡眠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即使因故犧牲了睡眠時間,也可以通過熟睡,用睡眠的質來彌補量的不足。
有的人說“最幸福的就是躺在床上的時候了”,特別是個別女性,對此更是樂此不疲,她們堅信“多睡覺是美容的法寶”。的確,正常的睡眠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加快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皮膚的衰老,但前提是睡眠不可過多。
中醫有“久臥傷氣”之說,指出了“臥”不可過度,過度就會給身體帶來傷害。躺得太久難免會使氣血運行遲緩、血液循環不暢,隨之而來的是麵色晦暗。日久,還會氣血不足,導致髒腑功能受損,出現頭昏無力、精神萎靡、食欲減退、動則氣喘等症。據分析,這是因為賴床也需要用腦,消耗大量的氧,以致腦組織出現了暫時性的“營養不良”。
賴床還能影響腸胃功能。一般來說,清晨7時左右會基本消化完頭天晚餐。此刻,大腦會發出現“饑餓信息”。如果你一直在床上躺到12點,不吃早餐,胃腸由於經常發生饑餓性蠕動,很容易誘發胃炎、潰瘍等病症。現代醫學還證明,每天睡眠超過12小時的人,其死亡率要比每天睡8小時的人高80%。
除了年輕人應該養成不賴床的好習慣以外,老年朋友和部分慢性病患者也應糾正一些錯誤的疾病調養觀,不宜長期“戀床”。有的病人,醫生、家人或親戚朋友總是叮囑患者要注意休息,但休息並不等於躺著或睡覺。病情危重或疾病本身導致活動受限時,臥床休息有助於疾病健康,但並非所有疾病都需要臥床休息。長期臥床,全身骨骼缺乏運動刺激,會加速骨基質和礦物質的分解和丟失,不但不利於骨質疏鬆的控製,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因此,骨質疏鬆者應積極參加鍛煉,選擇力所能及的運動方式。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呼吸係統疾病的患者也不宜長期臥床,否則對患者的康複是有害無益的。
人們不要長時間躺在床上、一味地追求睡眠時間,而應該以提高睡眠質量為主;青年人也要形成按時起床的好習慣;應積極參加各種休息鍛煉;還有專家指出,每天在床上躺著的時間不要超過10小時。七個小時的睡眠最長壽。
②午睡過長過多
午睡有益身心健康,但長午睡或時間過長,也不利健康。隻有上午特別勞累,或頭天夜晚睡得不好的情況下,午間才好好睡一會,否則以不睡為好,可以坐在沙發上稍事休息。一些人有午睡習慣,認為可幫助補充精力,有益健康,也可提高工作效率。無所事事的老人,空閑太多,因此最愛睡午覺了。但午睡切勿過長過多。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生有機化學博士黃頂立卻提出了叫人震驚的意外答案。他根據以色列哈達沙大學醫院的調查報指出,經常午睡反而會增加老人的死亡率。這份報告刊登在1999年7月26日的一份內科醫學檔案期刊上。該調查針對居住在耶路撒冷的455名70歲老人進行研究,其中有午睡習慣者占60.7%。有午睡習慣的男比女多,前者有68%,後者約51%;而有午睡習慣的心肌梗塞病史者,又比無心肌梗塞病史者多,各有78%和58%。在6年的研究調查期,共有75人死亡,其中有午睡習慣者的死亡率為20%。進一步調查,去除多項生活形態、危險因子、疾病等幹擾因素後,有午睡習慣的平均死亡率相對風險較高,約為沒有午睡習慣者的1.1倍。國為午睡時會有較密集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的活動,而可能增加這兩個血管“受傷”風險的幾率。過去一些研究也證實,睡醒會增加心血管和腦血管相關的死亡風險。
英國科學家斷言,超過7.5小時的睡眠純粹是過量,“就像暴飲暴食吃得過多一樣”。據分析,少眠出現熟睡的比例較高,這種睡眠時間可能很短,但足以維持人體正常機能的運轉;與之相反,多眠者較多出現淺眠和中途覺醒而形成質量低下的睡眠。因此,科學家們認為,睡眠時間長短是次要的,關鍵在於睡眠質量。所以午睡過多或時間長會影響夜晚睡眠質量,對身體反而有害。
同時午睡不當也致病。許多人午睡時揍呼一下,習慣“趴睡”或是拿胳膊當枕頭,這樣可能導致手臂橈神經壓傷,長此以往還可能演變成慢性神經係統疾病;“趴睡”還可能使眼睛壓迫充血,造成眼壓升高,身體部分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
此外,午睡時間應控製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內;吃飽午飯不要立即午睡,這樣會增加胃的負擔,影響胃腸消化。醫生還建議,午飯後最好活動半個小時左右再入睡,同時不要因貪涼而直接對著電風扇或空調口午睡,避免引起感冒及關節炎。
③不愛開窗通風
現代上班族,早上起床,匆匆忙忙地出門,常常忽略開室通風,一天關門閉室,汙濁空氣出不去,新鮮空氣進不來,晚上回家又怕風吹,仍然關門閉室。家裏空氣“老化”,對人體健康很不利。眾所周知,現代居室內空氣汙染比較利害,如室內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家具上的油漆,廚房的油煙,都散發出有害有毒物質,目前造成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有4種有害氣體:
一是甲醛。甲醛主要來自人造木板。甲醛可以致癌,也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比如新買的家具往往會有一股刺鼻辣眼的氣味;這就是甲醛。密度板中的甲醛毒氣有時三五年都不會消退。
二是苯係物,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它存在於油漆、膠以及各種內牆塗料中。由於苯屬芳香烴類,人一時不易警覺其毒性。但如果在散發著苯氣味的密封房間裏,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出現頭暈、胸悶、惡心、嘔吐等症狀,若不及時脫離現場,便會導致死亡。另外苯也可致癌,引發血液病等,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物質。
三是氨氣。室內氨氣主要來源於混凝土防凍劑,會在房屋建成後釋放出大量氨氣。氨對人本的危害主要是對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膚的損害,出現流淚、頭疼等症狀。
四是氡。氡存在於建築水泥、礦磚和裝飾石材以及土壤中。氡會導致肺癌,是除吸煙外的第二大致肺癌症因。國外對氡的放射性危害一直十分重視。
專家指出:室內空氣汙染損害,會有以下10種表現。一是每在清晨起床時,感到憋悶、惡心,甚至頭暈目眩;二是家裏人經常患感冒;三是雖然不吸煙,也很少接觸吸煙環境,但是卻經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異物感,呼吸不暢;四是家有小孩子常咳嗽、打噴嚏、免疫力下降;五是家人常有皮膚過敏等病症,且是群發性;六是家人共有一種疾病,而離開這個環境後,症狀明顯變化或好轉;七是新婚夫婦長期不孕查不出結果;八是孕婦在正常懷孕情況下發現胎兒畸形;九是遷入新家或房屋新裝修後,室內植物不易成活,葉子容易發黃、枯萎,特別是一些生命力強的植物也難以正常生長;十是新裝修的居室或家具有刺眼、刺鼻性異味或搬入新居後,寵物莫名其妙地死去,而且鄰居家也如此。有數據表明,人一生中約有70%—90%的時間在各種不同的室內環境中度過,其中有68%的疾病是由室內空氣汙染引起。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我國每年由室內空氣汙染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炎和15%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中還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居室裝飾使用含有害物質的材料會對兒童、婦女和老人帶來嚴重影響。改善居室空氣汙染狀況,自然要采取綜合措施,但室內每天開窗通氣是首要之舉。是少生病增健康的必要條件。也是營造“健康住宅”的重要條件,每天至少要開二至三次窗戶,調換新鮮空氣,排出有害氣體,為家人,為了自己,為了健康,應著力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④居室亂養花
有的人習慣養花,不僅在門外陽台上養,而且在室內也養,養花是一種調節情趣,活躍氣氛的雅舉。但是,居室內養花過多,過多地排放二氧化碳和花氣過多過濃,對人體健康也是有害的。例如,室內養如下種類的花就不適宜。
(1)蘭花。它的香氣會令人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2)紫荊花。它的花粉如與人接觸過久,會誘發哮喘症或咳嗽症狀加重。
(3)含羞草。它體內的含羞草堿是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物,過多接觸會使毛發脫落。
(4)月季花。它所散發的濃鬱香味,會使一些人產生胸悶不適、憋氣與呼吸困難。
(5)百合花。它的香味也會使人的中樞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6)夜來香。它在晚上會散發出大量刺激嗅覺的微粒,聞之過久,會使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感到頭暈目眩,鬱悶不適,甚至病情加重。
(7)夾竹桃。它可以分泌出一種乳白色液體,接觸時間一長,會使人中毒,引起昏昏欲睡、智力下降等症狀。
(8)鬆柏。鬆柏類樹木的芳香氣味對腸胃有刺激作用,不僅影響食欲,而且會使孕婦感到心煩意亂,惡心嘔吐,頭暈目眩。
(9)洋繡球花。它所散發的微粒,如與人接觸,會使人的皮膚過敏而引發瘙癢症。
(10)鬱金香。它的花朵含有一種毒堿,接觸過久,會加快毛發脫落。
⑾黃花杜鵑。它的花朵含有一種毒素,一旦誤食,輕者會引起中毒,重者會引起休克,嚴重危害身體健康。所以,居室內亂養花草不是一種好習慣。
⑤忽視睡眠
現代家庭忽視睡眠的現象比較嚴重,也是一種壞習慣。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麵的,如晚餐過晚,看電視、玩電腦、夜生活、家庭卡拉OK等,還有工作和學習壓力大,使睡眠嚴重不足,且質量差。尤其青少年睡眠不足的現象也很嚴重。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我國大約有1/3的中學生正在遭受睡眠不足的傷害。據醫院反映,近年來,看睡眠門診的青少年日益增多,以高中生最為多見,門診收治的年齡最小的病人隻有14歲。他們反映最多情況竟然是失眠。大家知道,人的前半生睡不醒,後半生睡不著,為什麼現在應該“睡不醒”的中學生竟然也“睡不著”了呢?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麵的。嚴重的睡眠不足,還會導致學生出現頭暈、頭痛、心慌、心悸等症狀,使他們食欲下降、抵抗力減退,這對處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極為不利。睡眠不足還會帶來煩悶、抑鬱、緊張、焦慮等一係列心理問題,甚至使學生的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學習成績。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人如果一段時間睡眠不足,身體會出現衰老症狀,嚴重者會患上心髒病、糖尿病等疾病。
睡眠是人生活中一種自然現象。按中國的作息製度和習慣,一個人一天大致分三在塊;工作勞動8小時,休息(含家務勞雲貴,社交娛樂活動)8小時,睡眠8小時,所以人的生命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對人來說非常重要的,睡眠的好壞是人的身體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睡眠不足可以引起各種嚴重的後果。美國《時代》周刊文章指出,睡眠不足已成當今美國最普遍的健康和社會問題。盡管研究人員今天仍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睡眠不足可能直接引起疾病,但某些研究證實,睡眠不足可能會使人精神狀態不佳和辦事能力嚴重下降。康奈爾大學的學者波拉克說:“那些得不到足夠睡眠的人能進行思考、他們不能作出適當的判斷、無法保持長時間的注意集中”。美國癌症協會最近調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時,壽命最長,睡3—4小時,死亡率是前者的兩倍,睡眠不足的人常常出現皮膚表麵微血管液循環淤滯現象,使皮膚變得顏色晦暗或顯得蒼白。當皮膚微血管得不到充足血液時,皮膚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迅速衰老。另外,睡眠不足,直接影響內分泌,這對皮膚也有很大影響。睡眠不足還會加深皮膚皺紋。
睡眠不足影響人的記憶力、注意力,而且影響人的智力。尤其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和發育成長。據國外一項科學研究證明,孩子的睡眠與他們的智力發展有極密切的關係。這項報告評估了一些七至八歲的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他們每天睡眠時間長短的關係。發現那些每天睡覺少於八小時的學童,有61%的人跟不上功課,39%的人勉強達到平均程度,而他們之中沒有一位是名列前茅的。那些睡覺十小時左右的孩子,隻有13%的人跟不上功課,有76%的人成績達中等程度,而有11%的學童功課優良。這項研究同時發現,睡覺少的孩子經常會出現語言障礙,如口吃,比正常兒童矮小和呆笨。睡得好,還可促使兒童長得高。兒童在睡熟時比醒著時的生長速度快三倍。這是因為大腦底部懸垂著腦下垂體,在睡眠時能分泌較多的生長素。生長素有促進骨骼、肌內、結締組織和內髒增長的作用。青春期以前的兒童,隻有睡眠時才分泌生長素,醒著時並不分泌。睡眠時兒童腦的發育,腦功能的恢複,記憶力的增強和鞏固,都有良好作用。因此,兒童需要較多的睡眠。積極消除各種影響睡眠的因素。更不能“以玩代睡”,為孩子充足睡眠創造良好的環境。現代人應改改忽視睡眠的不良習慣。
⑥躺著看書
很多青少年都喜歡躺著看書,以為這樣比較舒適,其實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經常躺在床上看書的人,容易造成近視眼和不同程度的神經衰弱。
躺在床上看書的人,一般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眼睛很容易疲勞,而兩隻眼睛疲勞程度又有很大差別。這是什麼道理呢?仰臥在床上,兩手捧著書的人大都是側臥,頭斜著,隻伸一隻手拿著書本,放在眼睛的斜上方來看。這樣,兩隻眼睛都是斜視,而兩隻眼睛和書本的距離又不一樣,所以就容易感到疲勞,尤其是下方的一隻眼睛疲勞的程度更利害一些,躺著看書,一般書本距離眼睛都較近,下方的眼睛還受到壓迫,長期這樣看書,眼球就會發生變化,形成近視,而且兩隻眼睛近視的度數也不同。
一個人躺在床上,肌肉放鬆,大腦的活動逐漸降低,中樞神經漸漸進入抑製狀態,呼吸和心跳減慢,就容易昏昏入睡。躺在床上看書的人,看了一陣以後,手中的書本不知不覺地往旁邊一扔,就會酣然入睡。這是一種生理狀態。可是躺在床上看書,必須用大腦,隨著書中的情節和問題引起複雜的情緒變化,還要進行一些思考活動,這樣就會使大腦神經中樞興奮起來。這種興奮和“躺下”所產生的自然生理抑製狀態相抵觸,不僅會使記憶力、思考力減退,而且會使神經活動發生紊亂。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夜間失眠、睡不熟等一係列神經衰弱的症狀。
青少年不僅要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和姿態,而且其它坐、立行的習慣和姿態也要注意。古語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們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勢和習慣,也有益於學習、工作和健康。
如行走——小快步,古人有“步如風”之說,就是脂這種步態。小快步行走,可增加肌肉的活動次數,使腿部肌肉強健,還可增加腿部和血液循環,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正確的走路姿勢須從青少年時期開始養成,走路時要保持軀體正直,挺胸腰正,雙肩自然下垂,胳膊擺要協調,兩腿邁步要均勻,步伐穩健,輕鬆自如。要保持膝關節和腳尖始終正對前進方向,腳落地時,腳掌應由後到前,均勻的支持身體的重量。注意走路的姿勢,能保持體態健美,有利於預防或矯正身體畸形。
人體所以能夠完成坐、立、行的動作,與支持身體軀幹的支柱——脊柱有密切的關係。人的脊柱由24塊椎骨和一塊骶骨組成。在脊柱的四周有堅強的韌帶把椎骨連接在一起。在脊柱的兩側還有強大的骶棘肌及許多小肌肉。這些肌肉與腹壁肌肉及背部淺層肌肉協同工作,而使脊柱能有後伸、前屈、左右側彎及左右扭轉等動作。青少年正入在生長發育時期,各器官係統也正在發展,這個時期,由於脊柱周圍的肌肉,韌帶發育很柔弱,如果坐、立、行的姿勢不正而且長期得不到糾正,又缺乏體育活動,脊柱兩側肌肉的緊張程度就會不同,從而形成習慣性的脊柱側彎。久而久之,還會發展為固定的脊柱側彎。此時,脊柱兩側肌肉消瘦鬆弛。以上兩個階段的脊柱側彎,若及時進行矯治,還是可以恢複的。
怎樣才算良好的坐姿呢?古人說:“坐如鍾”,就是說坐得要端正。否則,會壓迫機體組織,使它始終處於緊張狀態,產生過多的膠原,使神經、血管和淋巴管受到壓迫,使肌肉失去部分功能。良好的坐姿是:脊柱正直,寫字時頭不過分前傾,不聳肩,不歪頭,兩肩之間的聯線與桌緣平行,前胸不愛壓迫,大腿水平房,兩足著地,保持一個均衡穩定的而不易產生疲勞的體位。眼睛與桌麵的距離為30—50厘米。肉髒器官不受擠壓,血液循環通暢,呼吸自如,四肢的神經幹不受壓迫。
站立要保持脊柱正直,挺胸抬頭,稍收腹部的姿勢。有些個子較高的女同學在乳房發育後有點不願把胸部挺起來,這樣時間長了就會影響脊柱的發育。
健美的體態不僅反映出身體的健康,而且還反映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麵貌,給人以良好的感覺,有助於青少年精神性格的陶冶。因此,青少年時期,注意保持體態的正常發育是非常重要的。要養成坐、立、行的好習慣。
⑦夏日貪涼
夏日天氣炎熱,一般人都願意貪涼,表現為①飯後遊泳降溫,本來吃飯,人體大量出汗之後,全身上下皮膚表麵毛細血管及毛孔擴張,以利散熱。此時若跳進水裏遊泳,全身皮膚大麵積接觸冷水,就因體溫驟變和冷刺激而極易受涼患病,甚至會發生抽筋等意外。飯後遊泳,體內的血液不得不優先供應運動器官,消化器官的供血量太少,消化器官的供血量大大減少,消化液的分泌受到抑製,直接影響消化和吸收。另外,水對腹部的壓力亦會影響胃腸的正常蠕動,妨礙食物與胃液、腸液等消化液的充分混合,久之會導致胃腸道疾病。
②冷飲解暑,大量吃冷飲不僅會降低食欲,稀釋消化液,影響消化功能,而且會使胃腸蠕動減弱,抑製消化液的分泌,造成消化不良。同時會降低胃腸的抵抗力,誘發消化道疾病。
③風扇伴眠,風扇對著人體不斷吹風時,由於流動空氣的傳導和對流作用,身體吹到一麵體表熱量迅速散失,皮膚血管和汗腺隨之收縮,吹不到一麵皮膚溫度仍然較高,表皮皮血管及汗腺仍是舒張的,因體溫中樞來不及調節,就會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出現頭昏頭痛、乏力懶散、腰酸背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有人睡覺時吹風還會引起關節酸痛和落枕。另外,電風扇的“回旋風”對耳膜也會產生有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