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經垂體 主要由大量的無髓纖維、垂體細胞、豐富的竇狀毛細血管和少量的結締組織構成。下丘腦的視上核和室旁核構成神經垂體的主要部分。二核的神經分泌細胞內含豐富的粗麵內質網和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其加壓素和催產素在相應的粗麵內質網合成後,與相應的激素運載蛋白結合,然後由高爾基複合體形成分泌顆粒,顆粒中的加壓素和催產素經軸突送至神經垂體,由垂體釋放於血液。神經垂體不合成激素,它隻是貯存和釋放下丘腦內某些神經分泌細胞合成的激素。故下丘腦和神經垂體是一個統一體。二者共同組成下丘腦神經垂體係統。
(五)鬆果體
1.形態和位置 鬆果體pineal body又名腦上腺,是一個圓錐形、淡紅色小腺體,位於四疊體上丘之間的凹陷內,有一柄與第三腦室頂的後部相連。人的鬆果體在幼兒期較大,七歲時最發達,以後逐漸萎縮,至成人時重約0.2g。
2.結構和功能 鬆果體表麵包有由結締組織構成的被膜,並伸入腺體,將腺的實質分成若幹不規則的小葉。鬆果體實質由鬆果體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
鬆果體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褪黑激素,白天分泌量減少,黑夜分泌量增加。褪黑激素的主要功能是抑製下丘腦-腺垂體-性腺軸的功能活動,即抑製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釋放,抑製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從而間接或直接地抑製性腺活動。如果鬆果體在兒童時期遭到破壞,則出現性早熟和生殖器過度發育。
此外,在鬆果體內還有大量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物質。近年來研究表明,褪黑激素有加強中樞抑製過程,促進睡眠的功能,並參與晝夜睡眠節律的調控。
(六)胰島
胰島pancreatic islet是散在於胰腺中的內分泌細胞團。成人的胰島數約有數十萬至百萬個,僅占胰腺總體積的1%……2%,在胰尾處分布較多。胰島內的各細胞群彼此獨立,細胞團大、小不等,細胞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細胞緊貼毛細血管壁,分泌物可直接進入血液運送全身。胰島細胞主要有下列幾種。
A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總數的20%,細胞體積大,胞質內有許多粗大分泌顆粒,多分布於胰島的外周。分泌胰高血糖素,促進肝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使血糖升高。
B細胞數量最多,約占總數的75%左右,細胞體略小,居胰島的中央部,胞質內有細小顆粒。分泌胰島素,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促進糖利用和合成肝糖原,降低血糖。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濃度升高,並從腎隨尿排出,引起糖尿病。
D細胞約占總數的5%左右,分泌生長激素;PP細胞的數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七)性腺
1.睾丸 睾丸間質位於生精小管間,由富含血管、淋巴管的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其中有一種內分泌細胞為睾丸間質細胞,胞體較大,胞質豐富,嗜酸性,內有豐富的管狀脊線粒體和大量的滑麵內質網及脂滴。從青春期開始,成熟的睾丸間質細胞產生雄激素,即睾丸酮,促進精子發生和男性生殖器官發育,維持男性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等。
2.卵巢 可分泌四種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泡細胞、間質腺和膜黃體細胞分泌,維持女性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的發育。排卵後,殘留在卵巢內的卵泡壁塌陷形成皺襞,血管長入,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細胞增生分化形成一個富含血管的內分泌細胞團,新鮮時呈黃色,故稱黃體細胞。顆粒層細胞分化為粒黃體細胞,卵泡膜內層細胞分化為膜黃體細胞,粒黃體細胞分泌孕酮。促進子宮內膜增生和變化,為受精卵在子宮壁內著床做好準備。如果卵細胞受精,黃體細胞可存在6個月形成妊娠黃體,之後才開始退化。如果卵細胞未受精,黃體細胞約在兩周後退化為白體,於是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形成月經。卵巢門細胞分泌少量的雄激素。妊娠黃體的粒黃體細胞分泌鬆弛素,可抑製妊娠子宮的平滑肌收縮,分娩時可使子宮頸平滑肌鬆弛。
三、彌散神經內分泌係統
近年來對人體內分泌係統的研究發現,除傳統的內分泌腺和內分泌組織外,體內還廣泛分布大量散在的內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均具有攝取胺前體,並進行脫羧作用後生成胺和肽或隻產生肽。這些細胞與神經係統關係密切,如血管活性腸肽、膽囊收縮素—促胰酶素、胃泌素、神經降壓素等,既可由胃腸道的內分泌細胞產生,又可由腦內的某些神經元產生。因此學者們將這些具有內分泌功能的神經元和散在的內分泌細胞稱為彌散神經內分泌係統。彌散神經內分泌係統把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統一成一個整體,共同完成調節和控製機體的各種生理活動。
屬於彌散神經內分泌係統的細胞目前已知有40餘種,分為中樞部和周圍部。中樞部包括下丘腦—垂體軸的細胞和鬆果體細胞等;周圍部包括胃腸道、胰、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心血管等的內分泌細胞,甲狀腺濾泡旁細胞,甲狀旁腺主細胞,腎上腺髓質細胞等。
“重點難點”
甲狀腺、腎上腺、垂體的組織結構。
“複習思考題”
1.內分泌係統由什麼組成?結構特點是什麼?何謂激素?
2.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包括那些腺體?各分泌何種物質?各有何主要作用?
3.簡述甲狀腺、腎上腺、垂體的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
§§第五章 人體生殖與生長發育的結構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