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30天“目標—成功”訓練營 (6)(1 / 3)

學會感恩,先要學會拒絕抱怨。不抱怨的人是最快樂的人,沒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常感恩,是幸福生活的最佳心靈處方;不抱怨,是成功人生的第一做人態度。有怨氣不如有誌氣。每天都需要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過去的總要在今天歸零,幸福就在當下,內心有陽光,世界就是光明的。快樂不在於你所站的位置,快樂不在於擁有得多,而在於計較得少。常存一顆感恩的心,活著就是幸福,淡泊讓生命多了一份寧靜,生活處處是樂趣。

第二,善於遺忘

記憶與遺忘,都在人的思維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麵。人應該學會記憶,也應該善於遺忘,當記住的應記住,該遺忘者且遺忘。

醫學研究表明,遺忘可以減輕大腦的負擔,降低細胞的消耗。在正常的情況下,人的腦細胞每天大約死亡10萬個。但是如果受到外界的強烈刺激,大腦每天死亡的細胞就要增加幾十倍。長此下去,大腦是難以承受的。一個人如果把什麼都記得很清楚,大腦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記憶,那麼多的強烈刺激會大量消耗細胞,致使思維混亂,神經衰弱,於身心非常有害。相反,隻記住應該記住的少數東西,把大部分應該遺忘的東西遺忘,就能減少腦細胞的死亡,減輕大腦的負擔,這自然有益於大腦和整個身心的健康。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成敗得失、功名利祿、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等都牢記心中,讓那些傷心事、煩惱事、無聊事永遠縈繞腦際,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記,就等於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就會活得很苦很累,以至於精神委靡、心力交瘁,生命之舟就會在大海中迷航。

無論過去我們曾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擁有過何等輝煌;也無論過去曾體驗過怎樣的悲苦辛酸、肝腸寸斷,這些隨著歲月的流逝終歸會化為平淡。我們無須讓往事來束縛自己的手腳,在過去的甘苦中打轉,把那些早該埋葬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從殘碎的記憶中抽出來咀嚼、玩味、修補。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其高歌的主旋律,對往事的過分認真和留戀,隻能顯示出一種與實際年齡不相吻合的幼稚天真和不諳世事。

善於遺忘是一種能力,一種涵養,一種境界。善於遺忘是一個人健康、成熟的標誌。善於遺忘會使我們丟掉包袱,輕裝上陣,精力充沛地麵對現實,信心百倍地迎接未來。

第三,清理心靈

家裏有了垃圾,誰都知道要及時扔出去。可心裏有了垃圾呢?一個人,在塵世間走得久了,心靈不可避免地會沾染上塵埃,使原本潔淨的心靈受到汙染和蒙蔽。心理垃圾很容易產生,別人一個不友善的眼神、一句不經意的話語、一個不文雅的動作,甚至看到報章偏頗的言論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心理失衡。有些事情,可以轉瞬就讓我們拋之腦後,而有的卻長久地留在心裏難以忘懷,成為腐蝕心靈的垃圾。

如何來清理心靈的垃圾呢?

過濾負麵信息。人的頭腦就好比一個資料庫,哪方麵的信息你用得多,它的記憶力就會越強。如果你總提及那些不開心的事,這種記憶力就會日漸加深,情緒也會跟著低落,人也就很難快樂起來。因此,我們要學會過濾負麵的信息,讓它沉入穀底,或者幹脆不讓它進入頭腦的資料庫當中,直接過濾掉,讓頭腦多翻閱那些開心的、積極的信息,這樣才能讓心理垃圾無處遁形,徹底消散在自然的空氣當中。

強化腦幹訓練。人的情緒反應是和頭腦的動作緊密相連的。情緒主要由中腦掌控,腦幹直接與中腦相連,因此調控情緒必須要加強腦幹的訓練。腦幹負責睡眠和飲食,要訓練腦幹,首先就要注意自己的睡眠和飲食。平日裏,保證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不熬夜,提高睡眠質量,不在睡前吃東西,不看恐怖、刺激性的影視劇,讓睡眠時心境平和。飲食上注意營養搭配,合理膳食,這樣既能給自己一個健康的體魄,也能加強腦幹的訓練。事實證明,那些情緒經常出問題的人,生活模式通常也較混亂。

第四,知足常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欲望越多的人,越容易自尋煩惱;奢望越大的人,越容易挫折纏身。物質上的清貧,可以擁有精神之樂;欲望上的清貧,可以舍去煩惱之苦。清心寡欲是一種境界,欲望不高,就容易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無怨、無悔、無憂、無慮,自得其樂,自然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