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嚼得菜根才能做得大事(1 / 1)

人生也是如此,要想獲得成功,絕沒有太輕鬆的捷徑可言。

生活是一杯苦咖啡,香醇中摻雜苦澀。人活著就要接受許多挑戰,要麵對許多難題,所以生活的本質是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苦是一種警訊,它告訴自己有了難題,有了危險和困境。如果不願意正視它,不設法及時解決眼前的難題,那些難題就會累積重疊,構成更嚴重的困境,集合成更巨大的痛苦,導致潰敗。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設法消除困境,解決問題,才能夠泯滅痛苦。

我國南方一所大學的校訓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菜根,代表了生活的清苦和艱辛。一個人如果想事業有成,則他必須經受得住日常工作、形形色色的誘惑以及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在這些考驗中,他應該能行得正、走得穩。而且,他也應該經受得住實際生活的痛苦和考驗。

史蒂芬遜是大家熟悉的火車發明家。1781年,史蒂芬遜出生於英國,雙親都是礦工,家境清苦,他十多歲便在礦場上班,18歲時,才有機會上學。畢業後,又到礦場當技工。由於從小目睹礦工工作的艱辛與危險,史蒂芬遜決定為礦工解決這些遇到的工作的難題。首先他發明了巧妙的礦坑安全燈,解決了采礦的照明問題,減少意外的災難發生。其後,他看到礦井底下運煤困難,又致力於火車的研究,希望能減少礦井工人運煤的辛勞。在當時想研究火車,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史蒂芬遜雖然每天過著清苦的生活,但追求成功的意誌鼓舞著他克服種種困難,終獲成功。

身價54億美元的台灣首富王永慶說:“由於生活中受到的煎熬,才產生了我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沒有吃不了的苦,卻有享不了的福。人們忍受苦難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不論有多麼大的困苦,都可以千方百計去克服。就一個企業的經營來說,也是一樣的。企業要成功,要步上康莊大道,就要克服困難,懂得吃苦耐勞。要消除痛苦就需要有刻苦耐勞的韌性。

盡管人們極力追求成功,追求幸福,同時人們極力躲避痛苦,但是成功少不了痛苦,它是無論如何也躲避不了的事。人們能夠做到的,隻是如何縮短痛苦,減少、避免那些由於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痛苦。而在遇到痛苦之後,則力求化解痛苦,爭取成功。

肉體上的痛苦,或者使人疼痛難忍,或者給人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有一些肉體上的痛苦,還會給人帶來心靈上的創傷。靈魂中的痛苦,較之肉體上的痛苦,對人來說,是更加難以忍受的。它或者是自我的譴責,無盡的悔恨,痛不欲生;或者是感到成功的艱難,懷疑成功的意義和價值;或者是處於一種難堪的境地,進退不得,左右不得;或者是受到外來的壓力,使人感到沒有任何前途;或者是心中不平,使人倍感不公。諸如此類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極力想要避免的。

從理性上看,痛苦並不盡是成功的仇敵,不要把它視為絕對的惡。應該看到,那些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痛苦,是有雙重性的,它既是獲取成功時難以完全避免的,也是人在爭取幸福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動力。

一個人要活得健康、幸福,就要吃苦耐勞。對功成名就的人,一般人隻知道羨慕其成功,卻很少去理會他成功以前,究竟盡了多大的努力以及吃了多少難以言狀的苦頭。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德,接受當時國王的邀請,為國民講解幾何學。國王見幾何學內容龐大、深奧,頓覺厭煩,於是問道,學習幾何學,有沒有更快的方法呢?歐幾裏德是這樣回答的:“在幾何裏,是沒有捷徑的。”

人生也是如此,要想獲得成功,絕沒有太輕鬆的捷徑可言。俄國作家契訶夫說過:“天才就是努力之意。”努力和堅持是走向成功的永恒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