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自己一定能贏,保持必要的自信固然很好,但是過分的自信卻往往會令人們自絕於勝利,甚至遺憾終生。
三國時期著名的曆史事件——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都是自負心理導致的惡果。據說劉備被陸遜所打敗之際,他仰天長歎“我竟被陸遜所折辱,豈不是天意?”其實哪裏是什麼天意,完全是他不冷靜、不理智,為小怨而興大兵、見小利而求速成造成的苦果。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自負是抱怨產生的間接根源,自負導致失敗,失敗的人又大多會抱怨。
可見,為了不讓自己陷入抱怨的深淵,當務之急是改變自己傲慢自負的心理。可惜的是,很多人沒能意識到這一點,反而認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有功勞。如果他們的理想不被認可,還會引發他們所謂的懷才不遇的抱怨。但是實際上,導致一個人自負的根本原因並非博學多才,而是因為他的無知和修養上的欠缺。
如果不改變自己傲慢自負的心理,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因為這種心理會導致行為的失敗。
有關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個小故事,可以充分地說明這個問題:
蘇格拉底學識淵博,富有智慧,但是他非常謙虛,從來不以權威自居。即使是辯論,他也是循循善誘,讓對方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廣博的知識和謙遜的品格,為蘇格拉底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被公認為最聰明的人。
蘇格拉底卻從不這樣認為,他屢次糾正說:“不可能!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可是,人們仍然異口同聲地稱讚他是城邦中最聰明的人,並且建議他到神廟中占卜一下,問問神靈的意思。蘇格拉底推辭不過,隻好到神廟中去占卜,結果占卜的結果與眾人說的一樣——他確實是城邦中最聰明的人。麵對神諭,蘇格拉底無話可說,但他仍然喃喃自語道:“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然而諸如我等凡夫俗子,每日在世俗社會中摸爬滾打,又有幾人能夠達到蘇格拉底的境界?大部分人都是“隻要葫蘆不要葉子”,自負得隻知有己不知有人。結果成功無望不說,巨大的心理落差往往會讓人們叫苦不迭、抱怨連連。
必須提醒的是,驕傲和自負是人性中最普遍的弱點。任何人都必須多加注意,戒驕戒躁。即使是那些已經取得偉大成就的人,一旦驕傲自負,不僅會止步不前,而且會一落千丈,令人扼腕。發明大王愛迪生怎麼樣?照樣因為自負而“晚節不保”!
年輕時,愛迪生不僅自信,而且謙虛。當他因為取得了很多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而被稱為天才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所謂天才,不過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此後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又取得了多達一千多種的各類發明,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可是到了晚年,愛迪生的自信就變成了可怕的驕傲,他甚至對他的助手們說:“不要向我建議什麼,任何高明的建議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維。”結果可想而知——因為他太過自負,不僅使自己停滯不前,而且使很多頗有才華的助手離他而去。因此,直到去世,他再也沒有取得什麼重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