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移走心靈上的貪婪(2 / 2)

俗話說,有得必有失。得失是相對的,這主要看你得到的是什麼,丟掉的又是什麼。如果有超過本身所需求的物質,我們不如丟棄它來換取友誼和親情。其實,得與失是相輔相成的,你得到多少,就會失去多少。不要過度地羨慕那些富甲一方和生活奢侈的人們,他們的享受是建立在他們發福的身體之上,他們用健康的代價來換取物質的享受,他們是犧牲時間的自由來換取物質財富。或許他們還會羨慕你呢,羨慕你的快樂和充實。

所以說,無論做什麼,都應該適可而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換取我們生活所需就可以了。千萬不能過於強迫自己,辦不可能之事,生活本來應是快樂的,何必給自己徒增煩惱和壓力呢?否則,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就好像自己拿著鞭子把自己趕進了監獄或墳墓一樣。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隻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

後來,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了一塊布當作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考慮地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穿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裏麵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了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一隻貓之後,他又想:“貓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隻吃一些水果與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持生計了。

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找到了一個可憐流浪漢,就帶著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那個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跟修道者抱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過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欲的苦行生活……

這個故事的最後結果是:整個村莊都搬到了山上。

貪不貪完全由自己掌握,我們為什麼要和自己過不去呢?貪欲太多,人生就會變得疲憊不堪,因為心靈之舟不能承受太多的重荷。否則,這像壓在你身上的一座大山,會壓得你身心崩潰,永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