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郎心難測(一)(2 / 2)

她側頭看向鏡中,眉眼依舊盈盈如畫,卻不再像當年那麼青澀稚嫩了,反而帶著幾分恬淡柔和。大約是跟懷兒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她的動作越發輕柔和緩,眼角唇邊的線條都越發溫婉。

還記得在平城那年,皇帝命人送來一顆青杏,害她整整一天心神不寧。可自從到了洛陽,似乎再沒有過那樣叫人麵紅耳赤的時候了。

不知道胡思亂想了多久,靈樞從殿外匆匆走進來,顧不上拂去肩頭沾染的柳絮,就徑直走到馮妙麵前。素問在一邊打趣地問:“這是急忙忙的要做什麼?”

靈樞難得地不理會素問的話,草草屈了屈膝便算是行了禮,對馮妙說:“我剛剛從禦膳房經過,聽那裏的小宮女說,華林別館剛剛調了兩個嬤嬤過去,說是要給小皇子煮藥膳。我特意留了心,就又去禦藥房問了問,華林別館今天早上的確傳了些草藥過去,都是些治療咳喘肺熱的。我擔心……我擔心……”

馮妙眼前昏黑,險些站立不住,她知道靈樞在擔心什麼,華林別館中可能會用到這些藥的,隻會是懷兒。

素問有些責怪地看了靈樞一眼,上前扶住馮妙勸慰:“娘娘先別急,小孩子偶爾肺熱咳嗽,也是正常的,隻要及時用藥,不會有什麼大礙。”

馮妙輕握住她的手,心裏更深的擔憂卻怎麼也說不出來,那些人和藥是從外麵調進華林別館的,懷兒隻是一個不到三歲的幼兒,如果高照容要借機動什麼心思,那懷兒就隻能像放在案板上的羔羊一樣,任人宰割。

她撫住胸口,穩下心神:“替我更衣梳妝,我要去求皇上,讓我把懷兒帶回來照料。”靈樞和素問不敢耽擱,一人上前幫她梳頭綰發,另一人匆匆命人去準備肩輦。小盞中倒出的茶水還熱著,馮妙便已經穿戴整齊,乘著肩輦行在去澄陽宮的路上。

離著澄陽宮還有十幾步遠,便聽得見殿內傳出的絲竹弦樂聲。元宏一向並不喜歡飲宴遊樂,更不會在白天就如此放縱,馮妙覺得奇怪,隻叫抬著肩輦的小太監加快了腳步。

兩名身穿藏藍衣袍的內監站在澄陽宮門口,看見左昭儀的肩輦過來,便一起上前行禮問安,沒等馮妙開口,其中一個口齒伶俐些的便搶先說道:“昭儀娘娘來的不巧,皇上今天有口諭,無論是誰來都不準進去。”

素問在一邊說道:“你看清楚了,這可是左昭儀娘娘。”

內監陪著笑把腰彎得更低,卻沒有半點要讓開的意思:“皇上特意吩咐過,就是昭儀娘娘來了也不準進,娘娘就別為難小的了,皇上的脾氣您是最清楚的。”

馮妙知道他不敢在這種事上胡說,搭著素問的手走下肩輦,問道:“什麼人在裏麵?”

那內監露出幾分尷尬神色,可還是壯著膽子說道:“前幾天有大臣上表,說皇上的子嗣單薄,又說宮中自從皇上親政時選過一次妃嬪,後來就再沒選過了,既然皇上有意讓鮮卑貴胄與漢族世家通婚,不如在宮中也多選些漢家女子為妃。”

他偷眼看著馮妙的臉色,見她沒有什麼發怒的兆頭,才接著說下去:“皇上原本叫高貴嬪娘娘先看看,選些德容出眾的女子來。貴嬪娘娘心思靈巧,選出了二十六名女子,預先練習了一出踏歌春祭舞,今天正演給皇上看呢。”

踏歌……馮妙的心口像被什麼東西重重擊打了一下,那是她在上祀春宴時跳過的舞,少年天子沒來由的惱怒,她直到後來困在方山萬年堂時才明白了原因。馮妙無聲冷笑,高照容的確心思靈巧,知道用她跳過的舞來博取皇上的歡心,配上花朵般嬌妍的年輕女子,既喚得起元宏記憶中酸甜摻半的部分,又恰到好處地把她這個已經算不得年輕的“舊人”給比下去了。

“本宮不為難你,”馮妙開口,聲音像飄在雲端上一般,連她自己都聽不大清楚,“勞煩你進去跟皇上稟報一聲,就說兩位皇子離開華音殿已經有一個月,本宮想去探望,來跟皇上求個進門的手諭。”

通傳原本就是門口兩人的職責所在,那人應了一聲,快步走進殿內,不多久就返了回來:“娘娘,您還是先請回吧,皇上說今天不議事,有什麼事都等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