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普通人的生命(2 / 2)

這裏不妨把“藍鳥”起落洛川、西安的實況,補敘一筆。

洛川城郊落飛機,也算一件轟動的事。不僅要事先踏察、選定降落點,還要畫製降落標誌和訊號旗。這些事靠黃河上中遊管理局在洛川的幾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在整個接機過程中,洛川縣委、縣政府,人武部、公安局、水保局,縣醫院都伸出了寶貴支持的手,把全部的任務接過去,並做到了部署嚴密,安排周到,措施得力,行動快捷。使飛機準確降落到順利起飛的過程隻用了不到5分鍾。為了這順利的5分鍾,洛川各界的同誌,忙碌了兩天加一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傷員離洛川,縣醫院還派出了主治醫生隨機護送。

軍大操場是直升機降落點。這所學校在1958年接收過一次直升機降落,事隔30餘年了,周圍地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給飛機降落增加了難度。加之按有關製度若飛機不能在下午6時前著陸,則視為屬夜間迫降了,而市區不允許接收迫降的直升機,就隻好改降附近的臨潼機場。執行此次導航任務的空軍西安基地的領導,考慮到既然傷員不宜車運,就盡最大可能排除改降臨潼的方案。派出了基地參謀長(副軍職)親率作戰處長、通訊處長、航空處長等精兵強將組成的導航組到四軍大操場現場作導航。他們趕到現場後,迅速指揮畫好降落標誌,安排好訊號旗揮動的位置。下午5時零10分,導航開通,“藍鳥”從洛川應呼起飛。

……

西安基地:“藍鳥藍鳥,我是西安基地。請測一下你到西安的距離。告訴我你的飛行速度。”

藍鳥:“我是藍鳥,我現在距西安120公裏。飛行速度接近300公裏。”

西安基地:“藍鳥藍鳥,為保證在18時之前降落四軍大操場,請你再加速,請你再加速。”

藍鳥:“西安基地,藍鳥明白。我已加速到300公裏,屬超速度飛行,速度不能再加了。”

(按性能規定,此直升機全速飛行速度為254公裏/小時)

西安基地:“藍鳥藍鳥,你看到三原縣城了嗎?看到高速公路了嗎?”

藍鳥:“西安基地,我已越過三原縣城,正在高速公路上空。”

西安基地:“藍鳥,很好。請你保持速度,直沿高速公路向前飛。很快就能看到西安市區了。”

藍鳥:“西安基地,我已看到西安市區了,一片輝煌,十分壯觀。”

西安基地:“藍鳥藍鳥,請你注意。當你看到西安城牆時,在城圈東方偏北的一座樓房上有三麵繞動的紅旗,那就是四軍大教學樓。看到目標了嗎?請回答。”

藍鳥:“西安基地,我是藍鳥。我已看到三麵揮舞的紅旗。我正在飛向目標。”

西安基地:“藍鳥請注意,你看到紅旗下方的白色T字標誌了嗎?那就是飛機降落點。”

藍鳥:“我是藍鳥,降落標誌很醒目,我做降落準備了。”

17時55分,“藍鳥”似一片祥雲平穩地降落在T字標誌上。

所有關注這次空運救援的人,到此落下了一顆懸著的心,呼出一口輕鬆的氣。

說說“背景”飛機救援行動後的第三天,《西安晚報》登出了題為“搶救重傷工程師,直升機降落四軍大”的報道。盡管篇幅小,新聞效應不錯。茲後幾天裏,黃河上中遊管理局同誌常會麵對熟人提出的一個雷同的問題:“那位工程師有什麼大來頭?有什麼特別的背景?”

趙俊峰是陝西富平農村人。祖上沒出過官,父輩的日子很艱難。在他8歲時,半生田裏覓食的父親亡了命。母親帶著三個兒女嫁給仍是靠種田養家的繼父。之後又生下三弟妹。俊峰初成人,繼父又過世。母親帶6個子女太艱辛,趙俊峰被舅父接過去,供他讀完了高中,然後返鄉做農民。兩年後考入水利部黃河水利專業學校,畢業後分配進入上中遊局。他的妻子張誌梅,是一位鐵路工人的女兒,原在一個集體單位當工人。後因單位效益差,人員散了夥。她從此過上打工生活。眼下是一個集體單位的合同工。趙俊峰本人,是黃河上中遊管理局一名普通工程師。

如此看,他似乎算不上有什麼“背景”;但從廣義的角度講,他還是有一個背景的,那就是他從事的大事業。

黃河上中遊管理局,受命規劃、指導、管理黃河中遊地區60萬平方公裏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及上中遊黃河河道安全、整治等任務。事業浩大而艱辛。局直屬千餘名職工,長年累月駐守、奔波在西北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區和顯露險象的河道旁。事業重千斤,身係邦國寧,這個“背景”不可謂不大。我們堅定的信念是:隻要胸中有祖國的山河,身後就會有母親的矚目和關懷。

《西安晚報》199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