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普通人的生命(1 / 2)

大禍突降

先哲有這麼一句傳世的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36歲的水利部黃委會黃河上中遊管理局的工程師趙俊峰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的第三個本命年,將會有大禍臨頭。

那是1994年10月14日,局裏派了車,他隨同兩位處長赴山西。深秋的關中已肅殺,加之綿綿細雨淋漓地下,行車時車窗全關著,車外的景物,一幕幕地向後拉。車額上的大玻璃,爬滿細碎的雨滴,雖然車刷開動著,但稍遠些的前方,仍是霧般地混沌。

司機程道信,眉宇之間綰著結,眼神專注正前方,使本來熱侃著的乘車人,都有了自律的意識,車廂裏鴉雀無聲了。

在黃河上中遊管理局供職的幹部,尤其是工程技術人員,年平均出差半年以上,趙俊峰所在的工程處,年出差要超過200日。行車上路爬山趟溝顛沛流離之辛苦,已成為生活的常態了。

轉出銅川、宜君、黃陵的大山群,車子躍上洛川塬。雨也明顯地小下來。一馬平川的原野,筆直前伸的大道,使人們的心緒驟然勃奮。司機不知哼了一句什麼歌,車速忽地加快了。生性幽默的陳處長朗聲道:革命繞過了曲折的彎,步上勝利的坦途了!還揮出一隻指航程的手。車內的司機、工程師們,爆出了一片開心的樂。

平平坦坦障礙很少的洛川塬,按說是行車的安全地。然而它不是。是應著“物極必反”或是“大意禍相隨”一類的話?這裏神差鬼使地常出一些令人瞠目的大車禍。當日上午11時,黃河上中遊管理局這部北行的車,就在這段平坦筆直沒有眼障的國道上,眼睜睜地與對麵駛來的鹹陽市公安局的豐田吉普撞上去,製造出一起大災難。

黃河上中遊管理局車上的四人均受傷,全部昏迷在距離洛川縣城9公裏處的210國道現場上。對方車上傷兩人。傷員們均由鹹陽的另一輛車及時運到洛川縣醫院。

經查診,黃河上中遊管理局司機程道信輕傷;陳處長左臂骨折兩處並脫臼;馬處長閉合型顱腦損傷,顱底骨折,左肋骨骨折;趙俊峰重型閉合型顱腦損傷和腦疝,病情最險,危及生命。

軍民救援

黃河上中遊管理局司機清醒後,得知乘車的三名幹部都重傷。也得知洛川醫院在無法和他們單位聯係的情況下,已開始了全力搶救的工作。醫院沒有直撥機。他掙紮著到郵局給局裏掛電話。那一日是大禮拜周末,電話直至晚上9點多才撥通。第二日上午該局的負責人趕到洛川後,立即簽了字,趙俊峰的開顱手術遂進行。黃河上中遊管理局的同誌向洛川醫院轉達了局黨組的意見和要求:不惜代價,全力搶救。在洛川醫院全力以赴、晝夜未停的救護下。兩位處長先後清醒並脫離了危險期。分別於16日、19日由專車接回西安治療。

趙俊峰做了開顱探查、減壓處理後,雖然緩減了傷情,但腦疝未消除,病人一直昏迷不醒,瞳孔光反應遲鈍,兩瞳孔大小有差異,說明病情不穩定,隨時有惡化的危險。

17日上午,縣醫院領導向黃河上中遊管理局在洛川的負責人通報說:醫院的全部診療手段都用上了,看來趙的傷情如何發展仍難料,最好是轉到西安做治療。但傷員目前的狀況不宜長距離乘車轉運,最好用飛機運西安。醫院的同誌講了兩個例子,都是前幾年的事。同是在洛川醫院做過救護處理的兩起車禍重傷員。一位是某省幹部,請調了一架直升機運北京,爭取了時間和治療,很快脫險並最後治愈了。另一位是個生意人,出高價雇了輛豪華車,在運往西安的途中,沒到銅川就絕了命。

這消息彙報到黃河上中遊管理局之後,在家的三位副局長立即召集有關處室負責人通報並作決定:“立即行動,聯係飛機。”李景仁副局長隨即帶人到陝西省府、省軍區求援,辦公室向出差北京的局長作彙報,並請他向水利部領導求援。局長回答:局裏決定正確,他將盡快向部辦公廳打報告。18日上午,一份由水利部副部長嚴克強簽署的向國務院請求支援的急件迅速呈到羅幹秘書長手上。羅秘書長當即批示:同意。上午10時整,羅秘書長批文電傳到黃河上中遊管理局,緊接著總參作戰部電話通知也到了:由洛川空運傷員至西安的命令已下達。任務由駐地在河南的某直升機團執行。請你們做好洛川、西安的接機準備。

由於天氣的原因,代號為“藍鳥”的救援直升機二日內待命十多個小時,19日下午2時50分由河南起飛,經雨霧彌漫的山西永濟上空,於下午5時零5分,在洛川降落點著陸,搶運傷員登機後,5時零10分即起飛,一路超速趕航程,終於在西安落日前——17時55分安全、準確降落在第四軍大大操場。軍大校長陳景藻將軍,附屬一院李院長、張政委及教務長、醫藥部主任等領導,都親自到現場接傷員。做了應急處理後,立即召集有關專家會診。趙俊峰在軍大觀察室沉睡,而為他會診的專家會,直開到夜裏10點半。

藍鳥行動

用軍用飛機救援傷員,黃河上中遊管理局無先例。這次空運救援中,涉及總參,陸軍,空軍,濟南軍區,蘭州軍區等軍事部門,盡管具體指揮、協調、調動的情況地方上不清楚,但黃河上中遊管理局的同誌深切感覺到,那是個整肅、高效、暢通、有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