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凡是定親的男子,都要去嶽父家提節。梅山正是楊梅紅的季節,梅雨時節的男女,也是幽會的最好時機,盛開的花朵已經凋謝,隻剩下一些初夏的茂盛和濃綠,更催化他們的情愛。男子在嶽父家提節,還要給嫡親的叔叔、伯伯、姑姑、姨媽送禮,開始認嶽父家的這門親戚,有禮性的家庭,就會召集親人聚會,歡度端午。大家聚在一起,喝的酒就是水酒,是提前準備和蒸釀的,也就是指梅雨季節這段時間釀造的水酒叫端午酒。
下半年,在秋高氣爽,天氣慢慢涼下來之後,晚秋的季節是最好的。這段時間,農事開始少了,女人有時間來釀酒。也是一年中釀水酒最好的時候。每當家中有老人,必然會在重陽節蒸釀水酒,當原酒出來,氣溫慢慢變冷,家裏的老人就可以喝水酒來暖身體。
初冬的十月,還沒有下霜,山民就要趕著蒸釀過年酒。這也是大批量的釀酒,每當這個時候,就有人挑著陶壇穿街走巷,尋找蒸釀酒的人家,有的人家一買就是十個二十個陶壇。在我熟悉的人家,蒸釀過年酒,少說八壇十壇,多的四十八壇,擺滿一間房子。
梅山的過年時間比較長,進入臘月,就開始過年,到次年元宵節之後,最長可以拜到二月清早花,還是個拜年客。
一般家庭,臘月初,就要準備過年的豆腐、菜蔬,也開始宰豬殺羊。殺了過年豬,一家的過年日子就正式開始。梅山天氣寒冷,臘月多雨雪,在吃好的前提下,還需要酒作為點綴。早上出門,喝碗滾熱的水酒,全身的血液沸騰起來,也不再感覺到天氣的寒冷。
梅山的人家,為了喝好水酒,對溫酒有些講究。溫酒一般用炭火,沒有炭火,就著柴火的火子煨酒。最古老的是用錫壺溫酒,後來發展到砂罐子。在這些年,砂罐子已經慢慢退役,搪瓷杯代替它的作用。但是,喝酒的人家,家裏永遠有一個砂罐子,雖然不大,卻可以裝三碗酒左右,方便三四人對飲。砂罐子溫熱的酒,不影響酒的味道,喝起來更加清爽。過年的日子,火塘裏的煨酒砂罐子一直不曾離去。
喝酒的老人家,對下酒菜比較講究,普通的四樣下酒菜是臘牛肉、臘精肉、臘魚、熟臘豬肝。當家人想喝點酒,就會說今天搞點好菜。家裏的主廚就知道當家人想喝酒,隨便選一樣下酒菜,薄薄地切片,每片切成蠶豆大小,炒熟後多加些辣椒粉。臘豬肝、臘魚雖然每塊都比較大,卻也吃得十分憐惜,小小地咬一口,又停一陣。當家人喝著滾燙的水酒,品嚐著美味的菜肴,享受山民的快樂生活。
喝水酒最好的時節是春節。初一的早飯,所有人都要喝點酒。家中能喝酒的,就慢慢喝,先吃完飯的小輩把冷了的菜加熱,再端上桌子,其他家人吃到中午。來了親戚,接著喝,又不知不覺地喝到晚上。還有人喝酒喜歡吃肥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在梅山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曾聽到一個笑話,一家三父子,初一從早上一起喝酒,吃到下午兩點才散,喝完一壇水酒,大概五十斤,吃完一個肘子,大概十斤豬肉。在我老家,這不是笑話,還是真人真事,有夫妻倆喝完一壇水酒的。
新化的水酒,是當地人的愛物,更是好飲之人的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