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郭偉的宏偉計劃(2 / 2)

於是一番動作,就把黃奇善推上了春山縣團委書記的位子。

黃山部長到政策研究室時,研究室裏隻有郭偉一個人在上班。這個處室坐班的人少,平常都打著調研的牌子在外麵,很少會有人按時上下班。

黃山對於按時上下班的人有著特別的好感,他認為,連上班都不能正常的人,工作的態度和效率可想而知。

郭偉看到黃部長來視察,驚得從椅子上蹦起來,趕緊找杯子倒水。

黃部長沒坐,站著與郭偉說了幾句話,了解他的工作狀態和要求。

郭偉指著桌子上攤開的一份調查報告彙報說:“黃部長,衡嶽市是中部省第二個大城市,城市發展快,但衡嶽市從八十年代開始,從原來的工業大市逐漸變回了農業大市。從目前狀態看,要想從工業著手逐漸恢複衡嶽市的地位,短期很難做到。還不如從農業入手,無工不富,無農不穩。在大家都在搶工業這碗飯的時候,衡嶽市應該另辟蹊徑,從農業入手,而且要從最偏遠的農村入手,改變了農村的麵貌,工業也就順理成章起來了。”

黃山部長心裏一動,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看問題有獨特的見解,這與其他的年青幹部明顯不同,工業是急功近利的行業,農業是中國幾千年的命脈。所有人都一窩蜂搶工業項目,忽視了農業建設,到頭來是鮮了身子,餓了肚皮。

他饒有興趣地點頭,暗示他繼續說下去。

郭偉感覺收到了效果,於是就把這些時間整理出來的資料詳細地彙報,從衡嶽市的地理優勢、人口結構,再到產業布局等等,講得條條是道。

當時他就有心要把這個年輕人派到農村去,這人利用得好,將來會是一枚決勝負的棋子,用得不好,就浪費了一個人才。

剛好春山縣蘇西鄉缺一個鄉黨委書記,按理說,一個鄉黨委書記,縣委直接就安排了,不需要市委組織部出麵。偏偏就是這麼一個起眼的鄉黨委書記的位子,春山縣的書記關培山,縣長劉啟蒙都來找過自己,偏偏兩個人提出來的人選又不是一個人,他覺得奇怪,把想法跟陳書記一彙報,陳書記拿筆點著桌子說:“蘇西鄉在省裏都是掛了號的鄉,你說呢?”

幹部調配考核是組織部的事,陳書記表示不便過問,就把難題拋回到他手裏。遇到了郭偉,他堵塞在心裏的難題一下頓開,於是就試探地問:“小郭呀,你對基層工作怎麼看呀?”

郭偉當即表態說:“基層是最鍛煉人的地方,如果組織需要我,我堅決服從組織決定。”

郭偉表態後不到一個星期,黃山親自去了一趟春山縣,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對關培山和劉啟蒙說:“市委給你們派一個幫手,你們是熟人,好配合。”

關培山和劉啟蒙雲裏霧裏不明白黃部長言下之意,再過一個星期,郭偉拿著組織部的函由市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親自陪同到春山報到,這才徹底讓關培山和劉啟蒙傻眼。

菜都上來了,酒也倒好了。郭偉舉杯,開口說:“感謝各位,從今天起,我郭偉就是蘇西鄉的一份子,今後我們同心協力,以縣委縣政府的指示為恒心,以蘇西鄉黨委的決定為指針,以最快的速度改變蘇西鄉麵貌,給老百姓一張滿意的答卷。”

“喝酒。”他帶頭一飲而盡。

食堂裏頓時熱鬧起來,全部人輪番給郭偉敬酒。郭偉來者不拒,看得我心驚肉跳,沒想到郭偉有如此海量。做官的人,官越小,酒量越大。不喝酒的官,是大官!

一波過去,郭偉還是架不住有點口吃了。

他舉起酒杯對我和黃奇善說:“黃書記,陳委員,我們是兄弟,是一個戰壕的兄弟。今後,請多多支持兄弟我。”

我和黃奇善都善意地點頭。郭偉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何況,我們畢竟都是社教工作組的人,如今,社教工作結束了,我們的友誼還不能結束,我們的合作和心照不宣的照應不能結束。

“我跟你們說啊,我有個想法,蘇西鄉現在的這個位置,不符合發展的需要,我想把鄉政府的地方挪一挪。。”

“挪一挪?”我和黃奇善幾乎是異口同聲。

“對!挪一挪。”

“怎麼挪?”

“先不急。”

郭偉莫測高深地微笑。

旁邊一直在傾聽我們說話的朱士珍接口說:“郭書記,你想遷到哪裏去?”

郭偉沒有理會朱士珍的問話,筷子夾起一坨野豬肉,躊躇滿誌地歎道:“先得有錢,有錢才能辦事,辦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