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相府出殯(2 / 2)

*****************************************************************

王羲之靜悄悄來,來了也不怎麼走動,隻是每日呆在祖屋中,少與人往來。於是王羲之離開建康去潯陽就任時,也是靜悄悄的,沒有多少人送行。一方麵是他一貫低調,另一方麵是人心冷暖的表現。

其實這一切王羲之仍然安之若素,隻是有一點他心中有些許遺憾——王洽沒有出現在送別的隊伍中。王羲之自幼就和這個少他一歲的堂弟交好,兩人有共同的愛好——書法,有相似的性格——恬淡怡然,都說有相仿的氣質的人最容易互相吸引,所以他們自然而然成了最好的朋友。

這次王洽沒有來送,王羲之知道他心中的結還沒有解開。不過他一點都沒有表露出來,要不然宇之該自責得很——王洽心中有了芥蒂,八成是因為王導和王悅的身故都間接和他有關。

眼看午時將至,李福走上前說道:“郎主,巳時就要過去,若是還不開船,就要等到明天了。”行船有很多講究,比如必須上午開船,絕對不能拖過午時,否則大大的不吉利。——所謂“過午不發”就是指這個。

王羲之點點頭道:“阿福,建康這裏就交給你了。玄之還小,很多事還不明白,得你在旁邊多幫襯著才行。本來我想帶你去江州的,但是隻有把你留給玄之我才放心。話就說這麼多了,遇上有什麼處理不了的事情,可以就近求助敬和,他是信得過的。”

“郎主,福願為玄少主保駕護航,雖肝腦塗地必不負所托!”李福翻身拜倒。

王羲之急忙扶起他道:“阿福,你跟隨我多年,雖名屬主仆,實則情同手足。玄之乃是你的子侄輩,你不要太過遷就他,他做的不對的你可以批評,可以指正,不能由著他的性子來。”

“郎主請放心,福自有分寸。”

玄之作為王家長子,早已是個大人了。王羲之本來還為是否把他單獨留下而猶豫,但是被他一句話給打動了。

“阿父,孫伯符十三破江夏,十五定江東,孫仲謀接手父兄基業的時候也才十七。孩兒如今已經二十有三,如何不能為父親分憂,將建康作為大本營好好經營?齊孟嚐有‘狡兔三窟’方才無憂,孩兒不才,願把建康經營好了,阿父才好高枕無憂。”玄之如脂的白臉上泛著激動的紅,可想而知他此刻的心情。

王羲之深深看了他一眼,仿佛看進了他的內心:“做事不要莽撞,多思考。雖然我也希望你將山陰堂經營好了,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畢竟還是琅琊王氏,有什麼事情不能往外推,那邊要是有什麼需要,你能幫的就幫,幫不了的告訴我。我們這邊也是一樣,出了什麼事,你敬和叔那裏是值得信賴的。”

玄之將父親的話牢牢記在心上。而宇之似乎從王羲之的話語中品出了一點味道:山陰堂,難道說王羲之有另起門戶,和丞相家這個“王家祖庭”分庭抗禮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