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砰然心動(2 / 2)

二十幾年的敵後戰爭,怎麼從沒有聽說過?所有人都和宇之的想法一樣,但是他們都沒有打斷王悅。

“平陽杜飛,就是九堂叔的化名。阿宇就是他的孫子,我堂弟道之的兒子。”

此言一出,眾皆釋然:杜飛乃是太行山上赫赫有名的“賊寇”,也是令胡人頭疼的最大的反抗勢力。提起他的大名,中原沒有不知沒有不曉的!傳言中把他吹得是天花亂墜,什麼三頭六臂,什麼身高兩丈,什麼可以呼風喚雨,反正是玄之又玄。

聽者無不動容!原來王曠為了家族名聲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怪不得沒有他的消息,人人都以為他兵敗遇害,而劉聰對那一戰的細節也諱莫如深,原來是這麼回事!而那個道之,甚至為了家族的聲名不受影響,一生沒有和王氏聯係,沒有被列入家譜。

所以眾人對於宇之身份的那點質疑煙消雲散——他絕對有資格重回門牆!而且他們對他的父祖還懷有一份深深的歉意。這事王導家清楚,晉帝肯定也清楚,他們的所作所為,既是為國安定,也是為家族繁盛做貢獻。平時再怎麼鬧再怎麼鬥,遇到關鍵時刻很抱團,這也是王家能繁盛數百年的秘訣。

反應盡在意料之中,王悅看看眾人皆無異議,嘴角微微上翹說道:“我等還是聽聽宇之吾侄是怎麼說吧。阿宇,大堂伯問你一句,你願意做我的兒子嗎?將來我百年之後,你就承襲王家宗祠,成為王家的掌舵人。”他描繪了個大大的前景,也不管宇之能不能聽懂——或許是他疏漏,或許是他對宇之的估計和評價很高。

宇之和王悅的女兒不是同一個曾祖,所以嚴格來說他隻能算王悅的族侄,不是堂侄。王悅此舉過於親近,有拉近關係的嫌疑,於是馬上宇之就站在風口浪尖上了,所有的眼睛都盯著他,王悅和王洽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希望,其他人眼中滿是羨慕——想通了的心結,他們對於這事不再有抵觸。而王羲之眼裏不知是什麼,看不出來。

宇之也很糾結。他的心理鬥爭一點都不比任何人少。過繼給王悅至少可以少奮鬥二三十年——他知道東晉品評鄉品時首重家世,家世又分“簿閥”和“簿世”,分別指被評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族望他是有了,還是四大家族(王、謝、桓、庾)之一,但是父祖官爵呢?王曠不過官至五品淮南太守,至於王道之——在今天之前,他還沒有入族譜,大晉的戶口策簿上,根本沒有這個人,他是黑戶,不可能是官身。這對於他的出仕的確很不利。

而要是過繼給王悅,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完全可以用一步登天來形容:丞相家的嫡長孫,未來的王氏繼承人。給王悅承嗣,就是給王氏宗族承嗣,責任大,權力也大。在評鄉品的時候,肯定是大戰優勢。隻要他沒有大的出格,那麼一個上品是決計跑不了的。就算“林爺”見過大風浪,養成沉穩氣度,想到這裏,宇之的心還是不禁一熱,說不心動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