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認識他們的,小聲議論著,宇之不用聽也明白,冷眼看著瘦子表演。怪不得覺得不對勁,原來是碰瓷的!他一向討厭那些碰瓷的人,這種人比小偷還可惡,小偷隻是盜人錢財,而碰瓷的騙子,騙走不單是錢財,還有人們心中的善良。前世某老太訛詐助人為樂的青年,造成一時轟動,甚至引發了一種“彭同學案後遺症”——從此以後,人們心中的溫情和善良都被無奈地隱藏起來:不是不願伸出關愛之手,實在是怕被訛詐誣陷!
而古代的碰瓷集團居然這麼成建製,實在令宇之咂舌,他倒想看看,這些騙子還有什麼伎倆,也好當麵一一戳穿!幾個騙子如跳梁小醜般表演,在他們精湛的演技麵前,夏侯姐妹的辯白是蒼白無力的,而這時,忽然人群開始騷動。
隻聽得:“讓一讓,前麵的人群讓一讓,散騎常侍顧公座駕在此,休得驚擾!”
散騎常侍並無實權,然而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常伴左右,以規諫過失、侍從顧問為己任,此職都是高才英儒擔任,所以是十分清貴的職位。散騎常侍顧公名叫顧敬,他出身顯赫,是江南士族的首腦顧榮之子,在元帝渡江之後穩定朝政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已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地位十分崇高。他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會稽郡的中正,掌管三年一次的人物評議黃冊選士。
老百姓不管哪朝哪代都是怕官的,人群從中分開一條道,讓顧公先行。浩浩蕩蕩的車隊足足有上百米長,讓人目不暇接。然而車隊忽然停著不動了,一輛大車上下來一個老人,身體有些顫顫巍巍,但是氣色尚好,而舉手投足之間頗有一番威嚴,他在仆人的攙扶下走到人群中間,還沒開口就讓人心生敬畏。
“這不是夏侯家的兩位小女郎嗎?怎麼當街和人發生爭執了?”
“見過顧公。”姐妹倆剛剛哭過,此時眼淚還在眼眶裏打轉。
宇之並不知道顧敬的另一層身份,但是吳郡顧氏是江南士族之首他是知道的,所以他恭恭敬敬地鞠躬施禮道:“學生王宇之,見過顧公。”
顧敬眼見他人物俊雅不俗,先是有了不錯的觀感,開口問道:“你是誰家士子,這裏發生了什麼事?”
宇之一聽,正中下懷,忙順坡下驢不著痕跡地點明自己是王羲之的侄子,又簡明扼要地將事情的經過敘述了一遍,當然不忘了加上自己的看法,認為白胖子一群是碰瓷專業戶。
瘦子一聽就不服氣地嚷嚷,那幾個“義憤填膺”的代表也鼓噪群眾,卻被一個炸雷般的嗓子壓了下去:“都給我閉嘴!再吵,把你們一個個抓到縣獄大牢去!”
顧敬聽了,搖搖頭道:“子律,你性子總是這麼急躁。這樣怎麼能當好大將?為將一方也是要有沉穩氣度才能臨危不亂,你這種脾性,武藝再高也隻是個先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