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盛世牡丹(3)(3 / 3)

在平常的生活裏,長孫氏非常節儉,服飾器物,都隻是恰好夠用而已。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覺得東宮器物不足,要求增加,長孫皇後拒絕了,說:“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揚,何患無器用邪!”然而對於庶出的皇子公主,這位嫡母卻照料備至,對宮中其他的嬪妃,長孫皇後也十分關懷,她們患病的時候,長孫氏都要帶著最好的藥品和食物親自去看望。李世民的衝動脾氣常會按捺不住發作並責罰宮人,每當此時,長孫氏都要設法拖延處罰,等皇帝氣消了之後再慢慢為待罪宮人辯解。整個後宮在她的庇護下,從來沒有誰受過冤枉的刑罰。後宮的女人孩子因此都對她滿懷愛戴之情。

史書記載說,長孫皇後好讀書,才學淵博,常與太宗對談古今,對他深有啟發。太宗深知妻子的見識才華,就與她談論政事,她卻從不在這種時候發表自己的看法。她真正對太宗的“進諫”,幾乎都隻在他做錯事要惹禍的時候才發生,都是為了丈夫的江山社稷、為了幫助朝中直臣,她才會挺身而出,說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在這方麵,魏徵是最鮮明的例子。

李世民一共有三十五個兒女,而長孫氏為他生育了其中的六個。(三男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女長樂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但據《四庫全書子部宋高僧傳唐上都青龍寺法朗傳》中記載:“龍朔二年,城陽公主有疾沈篤。尚藥供治無所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愛殊厚……”也就是說,城陽公主也是長孫皇後所生,她一共生育了七個孩子。)作為皇後的嫡出長女,長樂公主得到了太宗特別的寵愛,當她出嫁時,太宗下令為女兒準備倍於妹妹永嘉長公主的嫁妝。嫁妝還沒備好,魏徵就得到了消息(老魏頭在管皇帝閑事方麵格外得心應手,就像有順風耳的一樣),他馬上跑來進諫,太宗隻得收回成命。回宮後,他帶著歉意將這件事的經過告訴了妻子。長孫氏聽了非但不埋怨,反而說:“我與陛下是結發夫妻,情意深重,每次要說話時仍然要察言觀色,不敢輕易冒犯陛下的威嚴。如今魏徵身為外臣,卻能不顧自己的安危犯顏進諫,實在是難得的賢臣。常言道‘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希望陛下詳察。”隨後,她又賜給魏徵錢四百緡、絹四百匹,並傳話說:“早已聽說您的正直,如今才終於見到。希望您繼續保持這樣的心地情操不要變易。”

魏徵實在是個不會看領導臉色的部下,他曾經不止一次地當麵讓太宗下不來台。有一次,太宗實在是被他頂撞得氣憤不過,退朝之後恨恨地對皇後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後問誰是這個鄉巴佬啊?太宗咬牙切齒地道:“魏徵這個家夥,總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羞辱我!”長孫皇後聽後返回自己的宮中更換朝服肅立於庭中向太宗行禮。太宗驚問緣故,長孫氏答道:“妾聞主明臣直。如今魏徵如此耿直,自然是因為陛下你已為明君。我怎能不向陛下道賀。”長孫氏以她的睿智和對丈夫的了解,輕輕地化解了太宗的怒氣,既救了魏徵,又令太宗明白直諫之臣的可貴,也加深了夫妻間的感情。

長孫皇後所做的這些,即使你認為她是在作秀,是在故示大度,她也還是做了,而除了她,再也沒有其他的皇後做到過。

長孫氏所做的這些,是在做表麵文章迷惑世人,以圖鞏固後位,方便自己做太後並為所欲為嗎?

答案:不是。

那一年,正當盛年的李世民忽然身患重病,累年不愈,幾度危殆。長孫氏雖然貴為皇後,仍然晝夜不離地侍奉著自己的丈夫。在細致入微地照顧丈夫的同時,她飄飄的衣帶上時刻都係著毒藥,當毒藥被丈夫發現之後,她平靜地解釋:“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長孫皇後的毒藥,映照著她的心境,與她的丈夫不惜帶著可能是個拖累的她齊赴玄武門之變的那一刻遙相呼應。

史書上的長孫氏,總是那麼的端莊慈祥,雍容華貴,似乎她生來就是這麼個廟堂泥胎的“娘娘”模樣。總算她留下了一篇詩歌,使我們能夠看到大唐皇後巍巍母儀下的另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