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父同胞的四國四後(1)(1 / 2)

第一節 北周明帝獨孤後(長女)、唐高祖李淵母元貞太後(四女)

北周明帝獨孤後(長女)、唐高祖李淵母元貞太後(四女)、宇文述之妻許國皇後(五女)、隋文帝楊堅皇後(七女)

說起來,她們的人生都稱不上平靜幸福,但是這獨孤氏姐妹實在是中國後妃史上的一個異數。

在中國曆史上,連續出三五個皇後的家族數量眾多,就算是同一個爹生或同一個娘肚子裏出來幾個皇後的也不算少——同在北朝,北齊婁太後就生下過四帝二王二皇後。而幾百年後的遼國,“蕭”這個姓氏,更成了後妃的主要生產基地,有遼一朝,“蕭太後”、“蕭皇後”、“蕭皇妃”以堆計,雖然她們並非同父同母甚至也不是同一個家族,但也足以讓人眼花繚亂。然而,北朝鮮卑族帥哥獨孤信(獨孤如願),才是所有“皇帝嶽父”中最出類拔萃的代表人物,其他的國丈爺,是拍馬也趕不上獨孤將軍的。

用比較俗一點的話來說:真不知道獨孤家的祖墳是怎麼埋的,你看看獨孤信都選的是些怎樣的女婿——北周明帝宇文毓、西魏唐國公李□、結束南北朝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楊堅。獨孤信的擇婿眼光,使得獨孤氏成了中國曆史上最耀眼的外戚家族——別的不說,四姑娘的兒子李淵一個就足夠傲視天下了。

獨孤家的三位皇後在史書上都以個性剛烈著稱,要知道她們為什麼有這樣的脾氣,就得先了解她們的父親獨孤信。

獨孤信生於公元502年,本名獨孤如願,父親原是北魏四十六個部落酋長之一。這位獨孤酋長雖然地位不高,但是為人英雄仗義,極得世人敬重。有這樣的父親做榜樣,也就不奇怪後來獨孤如願也以信義著稱,以至於後來他的鐵哥們兒北周皇帝宇文泰把他名字都改成“信”了。

獨孤如願不但少年英雄精於騎射,而且生得俊美非凡,他原是富家子弟,更善於修飾,因此自少年時便被稱為“獨孤郎”,後來做官更被上下級同事公認為“璧”人。

秦州刺史任上發生的一件事最能體現獨孤如願的絕世風采。話說他一次外出打獵,興致一高就忘了時間,結果等到回城已是日落時分,就要關城門了,獨孤如願放馬快馳之下,頭上的帽子被震斜了也不知道。誰知晚霞映照著這樣的駿馬少年,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馳,這還是人嗎?根本就是神仙降世啊!大家心向往之,都想要學學。買馬習射是一時來不及了,於是——第二天一早開始,秦州城裏有了新潮流:官吏士民都把帽子歪著戴,隻盼能跟上獨孤公子的一毫半分。

——獨孤將軍如此玉樹臨風,老婆肯定也錯不了。遺傳基因好,所以幾位獨孤小姐肯定都是美女,並且使得隋唐兩朝的皇帝也都長得一表人才。

英俊少年獨孤郎生在中國曆史上最混亂的年月,剛開始的時候,他作為鮮卑貴族的兒子在北魏軍事重鎮從軍,卻沒料到遇上了聲勢浩大的“六鎮起義”——自從孝文帝遷都之後,六個軍事重鎮便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犯人們本來就對政府滿懷怨氣,而且能犯下流放之罪的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再加上大兵們態度惡劣,幾下裏一湊,就在正光四年(523)起義了。這一通好打,打亂了北魏的政局,也打出了一大籮筐的亂世英雄。

不管願不願意,總之獨孤如願也被卷進了這個大漩渦裏。混戰中他智勇雙全,很快嶄露頭角,因此被大軍閥爾朱榮收為別將。

亂世要別的沒有,要打仗可有的是。獨孤如願因此頻頻出征,並且屢立奇功,三十歲不到就升至武衛將軍、大都督、大司馬。

獨孤如願應該算是一員儒將。他當地方官的時候不僅將屬地治理得民生富足,而且還大力發展教育,再加上他本就有帶兵的謀略,因此在紛亂的年代,他的屬地仿若世外桃源,遷移投奔而來的流民多達數萬家。

爾朱榮死後,北魏的權臣換上了高歡。魏孝武帝元修受不了高歡的氣,西奔長安投奔另一位大將宇文泰。孝武帝是堂堂的王朝君主,宇文泰又是獨孤如願自幼的鐵杆兄弟,獨孤如願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單騎追隨而去,事起倉促,爹娘妻兒都顧不得了,而且這一走就義無反顧,沒有像另一些人那樣中途折返。孝武帝因此讚歎說:“獨孤將軍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來追隨我,真是忠良啊!”——話是這麼說沒錯,可是顧了“忠義”就顧不了“孝”,獨孤如願的家人就此身陷囹圄——獨孤郎義無反顧的選擇在第二年又遇到了挑戰:宇文泰覺得一心想當“真皇帝”的孝武帝太礙事,把他給殺了,另立元寶炬為傀儡皇帝。不知道這時的獨孤郎是否對當初的選擇有過一點兒悔意?可是亂世風雲,誰又知道對錯究竟在哪裏!他也隻能跟著老兄弟走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