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願望取代了的人
心理谘詢中有一類非常常見的人,我們稱他們為“被願望取代了的人”。意思很清楚,這種人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們活著隻是為了實現別人的某個願望,通常是父母的願望。很多家庭裏其實都有這個問題。媽媽當年初中沒能畢業,被迫提前踏入社會,闖了半輩子,一直特別後悔,後悔沒能多讀點書,很吃虧。媽媽出於好心,害怕孩子走上自己的老路。媽媽非常關注孩子上學的情況,不但零花錢給得多,就連參考書都替孩子買好。上完小學上重點中學,上完重點中學上重點大學,大學畢業了上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念博士。當然,好多人並沒有堅持到博士。但就到本科,也幾乎都是按媽媽安排好了的路在走,甚至上哪所學校都一直是媽媽安排的。旁觀者清,我們很容易看出孩子這是在替媽媽實現一個當年沒能實現的願望,孩子隻是媽媽的一個工具。然而當局者迷,很多媽媽在做同樣的事,有自知能力的卻非常少見,因為每個媽媽都可以給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我這是為了孩子呀,我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當工具!”事實上,任何一種心理問題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非常合理、非常完美的借口,所以才無法反觀,否則就不會出心理問題了。
孩子一真被當作工具,現在畢業了。媽媽的願望已經替我安排好?如果能,我依然繼續做工具;如果不能,那我該做什麼?我要的是什麼?我能做什麼?孩子開始感到迷茫。因為過雲都有人安排好的,按別人說的做就行了。媽媽說什麼我就做什麼,至於我自己需要什麼之類的,不需要雲考慮它,隻要聽媽媽的話,就是好孩子。做好孩子有個很舒服的地方,不需要承擔責任。因為自己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現在選擇突然到來,卻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能在本科畢業就醒悟到自己不知道想要什麼,還算早。還可以解決,也來得及。
假如媽媽更厲害,把你畢業後的選擇也包辦了。她自己闖了半輩子沒能賺大錢,她覺得原因就在於書念得少,現在你已經按她的想法念了很多書,下一步可以賺大錢了。然後你也真的去賺大錢。賺大半輩子之後,錢有了,卻總覺得活得特別別扭,老是不對勁,因為發現自己原來不需要錢,但是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時候依然麵臨兩重選擇,假如你真能放下,從頭開始,尋找自己需要的,也還有希望。但是非常困難,幾十年苦苦經營的事業、財富,哪能說放下就放下!
如果出現的是另外一種情況,你花半輩子的精力去賺大錢而沒能賺到呢?你是否能醒悟到哪兒出了問題?假如不能醒悟,沒能賺大錢成了你終生的遺憾,那麼接下來最可能出現的後果就是,繼續讓你的孩子賺大錢,實現你沒能實現的夢想。賺大錢成了你們家族遺傳的願望,代代相傳,如同慕容世家恢複大燕的***幻。
年輕一代的想法,多少總會有跟父母不一樣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代溝。代溝並不奇怪,絕對沒有代溝的家庭一般說來不大正常,孩子怎麼可能完全跟父母想的一樣,除非其中一方完全沒有想法,全都順從。碰到有代溝的地方,心理學上提倡,尊重孩子自身的選擇。做父母的可以提自己的意見,但是僅供參考,你沒有權力讓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做選擇,即使你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就算錯了,也要經曆過才知道那是個錯。更何況,那還不一定是個錯,同樣一條路,孩子走的結果未必就和你走的結果一樣,盡管你認為那不可能。
夢幻破滅
肛欲期的人非常剛強,可以為了實現一個願望而堅持一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克製自己其他所有的需求,包括情感需求。而且肛欲期的人往往以此為自豪,感情嘛,那算什麼東西,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很多肛欲期的人其實挺可憐的,活了一輩子並不知道感情是什麼東西。他們引以為自豪的隻是,我能幹大事,能成就大業!關心老婆子女那種兒女情長的事,非我們大丈夫所為。如果你的家庭裏出現了這樣的丈夫、父親,這究竟是家庭的榮耀還是家庭的不幸?女人也一樣,如果碰到一個妻子、母親,特能克製自己,不把感情當回事,認為自己將來一定能有所作為,整天埋頭苦幹,認為陪丈夫和孩子是浪費時間,這樣的家庭,究竟是幸運呢還是不幸?
很多肛欲期的人,他的一生是由一個願望做支撐的,這個願望可能是父母的,也可能是家族遺傳的,還可能就是他自己的,但不管是誰的,最終都會逐漸內化為他自己的。他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理想會實現,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現在吃苦耐勞,怎麼都行,為的就是換取那美好的一天到來。
這樣的人,有一個潛在的、巨大的危險,就是如果有一天,夢幻破滅了怎麼辦?那個由自己編織的夢幻,是他生命的支撐點啊,他所有的精神力量,就是靠這個做支撐的,現在支撐物沒了!就像一棟房子,過去能支撐,是因為大梁還在,現在大梁抽了,房子能不倒塌嗎?
這種心理問題讓谘詢師感到非常棘手,問題出在哪兒,谘詢師很清楚,一目了然。但卻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有的可以告訴來訪者,給他指出問題;有的卻不能。情況嚴重的話,來訪者完全沉浸在夢幻中,離精神分裂不遠,但卻又不能給他點破,因為點破之後精神支柱沒了。既不可能給他找到新的支撐點,那麼,夢幻破滅之後,來訪者的生命由什麼支撐?沒有支撐點的話,必然崩潰,隻能讓他帶著問題生活,自生自滅,聽天由命了。資深的谘詢師都知道,並非所有的心理問題都能治療,除了一些非人為能控製的因素外,也有很多心理問題是被帶進棺材的,谘詢師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它發生。像上邊這種情況,一個人編了幾十年的夢幻被擊碎,要再次建立新的支撐點幾乎沒有可能。與其擊碎它,還不如讓來訪者生活在自己的夢幻中,也許幸運的話,在他有生之年,心理問題並沒有爆發。因為還沒來得及爆發,他已經進了棺材。
編織幾十年的夢幻被擊碎之後,究竟是什麼樣子?想要知道的話,看看慕容複的結局就知道了:
這一日將到京城,段譽要去天龍寺拜見枯榮大師和皇伯父段正明,眼見天色漸黑,離天龍寺尚有六十餘裏,要找個地方歇腳。忽聽得樹林中有個孩子的聲音叫道:“陛下,陛下,我已拜了你,怎麼還不給我吃糖?”
眾人一聽,都感奇怪:“怎地有人認得陛下?”走向樹林去看時,隻聽得林中有人說道:“你們要說:‘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才有糖吃。”
這語音十分熟悉,正是慕容複。
段譽和王語嫣吃了一驚,兩人手挽著手,隱其樹後,向聲音來處看去,隻見慕容複坐在一座土墳之上,頭戴高高的紙冠,神色儼然。
七八名鄉下小兒跪在墳前,亂七八糟地嚷道:“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麵亂叫,一麵跪拜,有的則伸出手來,叫道:“給我糖,給我糕餅!”
慕容複道:“眾愛卿平身,聯既興複大燕,身登大寶,人人皆有封賞。”
墳邊垂首站著一個女子,正是阿碧。她身穿淺綠色衣衫,明豔的臉上頗有淒楚憔悴之色。隻見她從一隻籃中取出糖果糕餅,分給眾小兒,說道:“大家好乖,明天再來玩,又有糖果糕餅吃!”語間鳴咽,一滴一滴淚水落入了竹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