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房價已經成為街頭巷尾人們最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它的上漲成就了一個個一夜暴富的神話,同時也讓無數百姓為此怨聲載道,甚至成為許多年輕人通往婚姻之路的巨大障礙,這使得政府的威信大打折扣。
應該說,在發展中國家,房價總是在不斷上漲的,這是因為,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日益提高,百姓的住房需求也不斷增長和升級。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的住房需求幾乎都是首次置業,由於收入的限製,對住房的質量和環境幾乎沒有特別的要求,首次置業的人們往往用較少的資金和低廉的價格購置一套狹窄擁擠且周圍設施不是很成熟的住房,而在收入提高以後,這些人便有了改善居住環境的欲望,他們渴望更加寬敞、通風采光更加優良、周圍配套設置更加完善的居住環境。而如果城市開始發展中央商務區,那麼位於CBD的商品房雖然沒有相對寬敞的居住環境,卻可以憑借優越的地段實現價值的增長,因此滿足了人們的投資欲望。從首次置業型需求,到改善型需求,再到投資型需求,商品房為了滿足不斷升級的需求自然要不斷升價,而隨著城市的日益完善,地價成本也必然上升,從而推高樓市,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國的樓市理應按照上述需求的不斷升級而不斷增長,但它的發展卻存在著很大的區域性,不可一概而論。不同城市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房地產市場上表現出來的主要需求特征也各不相同。以珠三角城市群為例,廣州是珠三角最為發達的中心城市。2010年,廣州市GDP總值為10604元,人口約1270萬,人均GDP為1.3萬美元,一手商品房均價為12000元/平方米。廣州是個早已完成工業化的城市,2000年之後政府致力將廣州打造為宜居城市,並進行了廣泛的基礎建設和生活設施建設,大量完成首次置業的市民有了改善住房的需求,他們離開狹窄擁擠的舊城區,紛紛搬到寬敞明亮生活便利的新社區,而隨著城市CBD的建設,擁有閑散資金的市民也表現出了強烈的投資欲望,他們在地段優越的地方購置房產,通過地價的升值來滿足自己財富增長的夢想。
珠三角的二線城市佛山,2010年樓市均價為7100元/平方米,作為全國民資最為活躍的城市,佛山的經濟實力堪稱全國二線城市之最。2010年,佛山市GDP為5651億元,常住人口720萬,人均GDP為1.2萬美元,市民的平均富裕程度幾乎可以與廣州媲美,但大部分市民的住房需求仍處在改善性階段。這是由於政府為了鼓勵民資的發展,普遍實行權力下放,這使得市政府的資源整合能力較弱,且財政收入不高,佛山市的基礎建設長期落後於其經濟發展的水平,使得佛山的樓市在生活配套實施不健全的情況下並沒有得到全麵的發展。而隨著廣佛同城的深入,基礎建設完善、生活便利的廣州大大吸收了佛山的財富,這造成佛山雖然富甲一方,但缺乏資金彙聚能力。2010年,佛山市居民存款餘額與GDP的比值僅為150%,作為廣東省第三大經濟城市,這一數據明顯低於省內平均水平180%,更低於廣州的230%。所以與廣州相比,佛山的房價處在一個相對低廉的水平。
2010年,三線城市中山市商品房成交均價為5300元/平方米,作為同樣發達的工業城市,中山的人均GDP為0.9萬美元,這在全國來說仍是一個比較發達的水平。但由於經濟總量較小,中山在人均富裕程度較高的情況下,其住房需求仍介於首次置業和改善置業之間。2010年中山常住人口312萬,GDP總值為1826億元,在財政總收入的限製下,政府用於城市建設的投資僅為400億元,同年佛山的投資大約為1000億元,這使得中山的城市風貌十分落後,改善型住房對客戶並沒有顯而易見的吸引力,富裕的中山市民的住房需求還停留在三線城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