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虛構(confabulation)
是指以想象的、沒有真實根據的內容來填補記憶缺陷。其內容可以很生動,帶有荒誕色彩,常瞬間即忘。虛構是器質性腦病的特征之一。如果病人既出現虛構,又有近事遺忘和定向障礙,稱為柯薩可夫綜合征(Korsakoff syndrome)。多見於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6.似曾相識症(dejavu)和舊事如新症(jamaisvu)前者指病人接觸完全陌生的事物時,有一種早先經曆過的熟悉感。後者指病人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時,有一種似乎初見的陌生感。正常人亦可出現這兩種體驗,但以神經症和癲癇多見。
(三)注意障礙
注意障礙表現為注意的強度、範圍和持久性方麵的改變。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注意增強(hyperprosexia)
為主動注意的增強,病人特別容易為某種事物所吸引或特別注意某種活動。如有關係妄想的病人,過分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認為都是針對他的。有疑病妄想的病人,過分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
2.注意渙散(aprosexia)
為主動注意減退,注意不集中,或雖可集中,但不能持久。可見於過度疲勞的人、神經症、精神分裂症等。
3.注意減退(hypoprosexia)
主動及被動注意均減弱。注意的廣度縮小,穩定性也顯著下降。外界的刺激不易引起病人的注意。多見於神經衰弱、疲勞狀態及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病人。
4.注意轉移(transference of attention)
指被動注意的興奮性明顯增強,注意的穩定性降低,注意極易為外界的事物所吸引,而注意的事物經常轉換。這是躁狂症病人常見的症狀。
(四)思維障礙
思維障礙通常分為思維過程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前者主要指聯想障礙,後者主要指妄想與類偏狂反應。
1.思維過程障礙 從病理心理角度講,把思維障礙的性質歸為三類。
(1)概括過程障礙。概括是揭示現象和客體之間本質聯係的一種過程。概括水平下降時,病人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常根據事物的局部具體特征進行判斷,不能進行抽象概括,不會分析自己麵臨的境遇。這類障礙多見於精神發育不全的彌漫性腦病變。如一個智力低下的人,看見人家失火,他竟跳起舞來,回家後媽媽教訓他,火要用水澆。後來他看見人家為了燒掉毛將豬蹄放在火上燒時,便提了一桶水來澆火。這表明患者雖然領會了媽媽的教訓,但沒有分清兩種不同的情境,產生了“行動和現實要求不符”的情況。另一種是概括過程倒錯。多見於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根據一種偶然現象,力圖以空洞、抽象的原則來說明事物的相互聯係,結果導致思維離奇、古怪、不符合現實。如有人給一個女病人吃蘋果時,她大笑不已,問她,她說:“你們要我吃蘋果,意思是要我生一個孩子。”病人將蘋果和孩子作了異乎尋常的聯係。
(2)思維動力障礙。指思維過程的速度和判斷推理穩定性的改變。包括思維進行過速、過緩和阻滯。躁狂症的病人在情感高漲的基礎上,出現思維奔逸或意念飄忽。此時病人表現思維活動加速,言語增多,語流速度加快,內容豐富,思維常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轉變主題(隨境轉移),也可出現音聯或意聯。抑鬱症的病人常出現思維進程緩慢,概念產生減少,構思困難,言語減少,此稱為思維遲緩。有些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出現思維中斷或思維阻隔。此時病人表現思維突然中斷,接著出現新的與前無關的思維。有些癲癇病人思維進程迂回曲折,夾雜有許多不必要的枝節材料,但最終仍能回到正題,稱為病理性贅述。有些病人重複出現一些觀念或思維,雖明知不必要,但不能擺脫,稱為強迫觀念。多見於強迫症。
(3)思維動機成分障礙。正常思維具有目的方向性,思維的目的、方向受人的需要支配,需要驅使人的動機產生。因此,思維受動機成分改變的影響。有些精神分裂症的聯想往往是表麵的、偶然的,思維內容支離破碎、雜亂無章。其思維活動“好像是同時按不同軌道進行”,致使思維的目的性不明。這種形式的思維障礙,可稱為“多向思維”。常見的有聯想散漫、思維破裂、插入性思維。一般將聯想範圍鬆散,缺乏固定的指向和目的,不能導致問題獲得解決的情況稱為“聯想散漫”。嚴重的聯想散漫可以出現思路失去連貫性,觀念之間失去內在聯係。雖然個別句子有一定意義,但整個語句既無中心,也無任何意義。這種現象稱為“思維破裂”。思維插入是指病人腦子裏出現了不屬於自己的思想。
2.思維內容障礙
(1)妄想(delusion)。是一種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的判斷和推理。其特點是沒有根據,也不符合病人所受的教育水平,但病人對此卻堅信不移,也不能以親身體驗和經曆加以糾正。妄想是思維內容障礙中最常見、最重要的症狀。妄想的內容一般常與個人經曆、社會及文化背景有關。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妄想的內容也隨之改變,如影響妄想的內容以宗教、神力、迷信的內容減少而代之以被竊聽器、電波、微波、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的儀器控製或影響。妄想的內容可較接近現實,也可很荒謬。
從結構上講妄想可分為係統性妄想和非係統性妄想,前者妄想比較係統,有較強的邏輯性,內容較固定,其人格相對完整,多見於偏執性精神病;後者則支離破碎,雜亂無章,內容多變,其人格損害嚴重,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根據妄想形成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妄想和繼發性妄想。原發性妄想是指一種突如其來的,不能以病人所處的環境和心理背景解釋,具有象征意義的病態信念。此時病人既無知覺障礙,亦無智能障礙。如一位男病人,一下火車突然覺得車站裏有一種異樣的緊張氣氛,別人都用異乎尋常的眼光注視著他。可見於精神分裂症偏執型。繼發性妄想是指妄想繼發於其他病理心理過程。如幻覺可引起解釋性妄想、被害妄想;情感高漲時由於自我評價過高可繼以誇大妄想;抑鬱情緒時由於自身感覺不良可引起疑病妄想、罪惡妄想等。
按妄想的內容進行分類的傳統方法仍在應用,常見的妄想有以下幾種:①被害妄想,病人感到自己或親人正在被人監視、跟蹤、竊聽、誹謗、誣陷、毒害等。②關係妄想,病人將周圍環境中與己無關的事都與自己聯係起來。③影響妄想,病人感到自己精神活動受到某種外力支配、控製、操縱,或認為有外力刺激自己的軀體,產生種種不適之感。④誇大妄想,病人堅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權勢,有很多財富或發明創造,或認為是名人的後裔。⑤罪惡妄想,病人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犯了嚴重錯誤,不可饒恕。常見於抑鬱症病人。⑥鍾情妄想,病人堅信自己被某異性鍾情,因而眷戀、追逐異性。⑦嫉妒妄想,患者堅信配偶對自己不忠實,另有新歡。⑧疑病妄想,病人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患了嚴重疾病或不治之症。此外,在臨床上還可見到虛無妄想、貧窮妄想、非血統妄想、宗教妄想等。妄想可見於各類精神病。
(2)類妄想觀念:是指一種與妄想近似的現象。其發生多與病人的處境有關,通過一定心理機製發展而來,病態信念不像妄想那樣堅信不移,故也稱為“類偏狂反應”或“心因性妄想”。常見於性格多疑的病人。其發生可能與素質、精神或軀體弱點導致的超價觀念、慢性耳聾、推諉作用和自我牽連的傾向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