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得失間淡定看待(2)(3 / 3)

“我們必須對以前的傑克說再見,如此才能放開胸懷,真心真意地接納現在的傑克。”這對夫妻含著淚向在場的親友說道。

而另一個家庭的獨生女兒,被不具醫護資格的人打了幾針葡萄糖及抗生素,又遇到醫生錯誤的診斷,延誤了治療時機,造成這個5歲小女孩的死亡。這對年輕的夫婦在極度傷心的情況下,先生花了9年時間打官司,將相關的法律條文背得滾瓜爛熟,誓言官司未了永不剪發。9年下來,他的頭發已長到及地。他甚至辭去了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打官司上。太太也結束外麵的工作,在家做裁縫,勉強維持生計。夫妻兩人誌向一致,刑事官司打完了,還有民事官司要打。有人問他們為何不再生一個孩子繼續過日子,他們異口同聲說,孩子的死已使他們傷心透頂,所以不願再生了。

人最難從自己的過去走出來,可是人終歸要接受過去的不公平,接納已發生的事實,勇敢地麵對那些傷痛。

童年悲苦、家境貧困、身體缺陷、婚姻不幸、事業重挫……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如果隻是哀歎埋怨,於事無補,於己無益,反而讓過去拖垮了我們的現在,牽絆住我們的將來。

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放開自己緊握的雙手,接納屬於今天和明天的徐徐清風。

舍得放下,也許你會獲得更多

小時候,我媽媽給我玩具。她先給了我兩個,我一手拿一個,後來她又給了我一個,我迅速地把手上的一個玩具用手臂一夾,伸手接過了第三個玩具。

當你聽到這事時可能認為我小時候很聰明,媽媽也是這麼認為的,現在仔細想一下便知我很愚蠢。當我夾著一個玩具,手上還拿著兩個時怎麼能玩得好呢?如果放棄其中任何一個玩具,我想情況會大有改善。

曾經經曆過無數選擇,但舍得放棄的太少,導致自己的身心疲憊不堪。現在想想,很多事情如果我在事前選擇放棄,就不會有這麼多不堪回首的經曆。或許某一個放棄是一個人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

有一對母子在公園中嬉戲,兒子手中拿著一個氣球,當他們玩累時就坐在草坪上。於是母親拿出一隻口琴吹起來,林間立即回響起悠揚的琴聲。兒子瞪大眼睛,準備伸手向母親索要口琴,卻又舍不得放開氣球。左右為難之際,母親停止了吹奏,朝他不住地發笑。在短短的幾秒內,他做了選擇,鬆開手……這天他學會了吹奏口琴,悠揚的琴聲響遍公園。這個小孩就是艾倫·格林斯潘——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原來錯過了美麗,收獲的並不一定是遺憾,有時甚至可能是圓滿。狗熊掰棒子的行為當然不可取,但是想把所有的一切都攬在懷中,也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要懂得適時的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的過程中,慢慢認識自己,你會發現,有時候失去一些,你反而會得到更多。

1950年,我國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同敵人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戰。魏巍在前沿陣地上采訪了3個月,親眼看見了戰士們殺敵的無畏,親耳聽到了敵人巨炮的轟鳴,親身感受了被炮彈深翻的陣地、被鮮血浸透的泥土。

從朝鮮回來後,前方將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氣概仍在強烈地震撼著他,他急切地想讓祖國人民了解自己的兒女,是怎樣的英勇,是怎樣的頑強。

在朝鮮時,他曾寫了一篇《自豪吧,祖國》的通訊,裏邊寫了20多個他認為最生動的例子。帶回來給同誌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沒有拿出去發表。因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記賬,哪一個也說得不清楚、不充分。

後來,巍巍刪掉了大部分例子,就隻選擇了幾個例子,在寫完後又刪掉了兩個,最終隻保留了最典型的三個例子,將那篇通訊改寫成了《誰是最可愛的人》。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二十幾個例子都是魏巍真心體驗、認真收集的,都是他心裏的最愛,但他為了最後的全局效果,果斷了做了刪減,文章才獲得了成功。

可是有的人卻不明白這樣的道理,一味貪求,隻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可是他越是這樣想,就越不能得到。因為他們的心已經滿了,已經無法裝進去其他東西了。

《臥虎藏龍》裏李慕白對師妹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手握緊,什麼都沒有,但把手張開就可以擁有一切。”其實有時候能得到什麼或是失去什麼,我們心裏已經很清楚。隻是覺得每樣東西都有它的好處,權衡利弊,一樣都舍不得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