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千古功名一聚塵——名利前淡定放下(3)(2 / 3)

每一個人麵對誘惑的時候都要三思,思量為先,仔細辨別。別讓那些鮮豔卻隱藏陷阱的顏色迷惑了我們的雙眼。

抵擋住今天的誘惑,你將會贏得幸福的明天。

忍把浮名,換了淺吟低唱

在人浮於事的滾滾紅塵中,隻有做一個淡然的人,你才能更好地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在物欲橫流的大幹世界裏,有一顆淡泊的心,你才能更好地書寫出精彩的人生。做一個淡然的人,就是拒絕心情的紛紛擾擾,遠離世事的爾虞我詐,懷著一顆坦然的心去工作、去生活、去處世。做一個淡然的人,就是在忙碌的日子裏偷來片刻閑暇,讀一篇優美的散文,聽一曲輕鬆的音樂,放縱自己品味豐富人生的心情,即便是置身於江湖鬧市,依然可以看得到雲淡風輕,依然可以聽得見高山流水。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隻能尊重他的意見。

還有,他的名著《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界和文學界有很多人都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但都遭到他的婉拒。有一個女讀者讀了他的《圍城》後迫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女讀者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一定要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去森林中度過兩年的隱士生活。他自己種豆和玉蜀黍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誌,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心靈所產生的共鳴。他從中發現許多道理,從而順利地完成了這本名著。

梭羅認為:“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我最大的本領是需要極少,”他悠然地說:“我愛給我的生命留有更多的餘地。”生命在他手中支配得遊刃有餘。與此相反,一些擁有大量金錢的富翁,卻被自己的黃金焊”在某個高位上動彈不得。梭羅不無憐憫地說:“我心目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貧窮得最可怕的。他們固然已積蓄了一些閑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位高自囚,富極如貧,事物常常是這樣兩極相通的。

他們的淡泊並不是力不能及的無奈,也不是心滿意足的自賞,更不是碌碌無為的哀歎,而是超脫世俗的誘惑和困擾,實實在在地對待一切,豁達客觀地看待一切的生活。真格是把世間浮名,換做了淺吟低唱。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縱橫曆史,英雄輩出,但大浪滔天,淘盡沙礫,時光的兩岸我們還能撿拾到什麼?金銀財寶,華屋高宇,還是功名利祿?留存世間的,唯有一份真性情的灑脫,和不慕榮利的佳話。

翻開李白的生平長卷,他發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呐喊,於是飄然而去,遍遊祖國名山大川,以浪漫神奇之筆描繪祖國錦繡山河之美,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佳句,成一代“詩仙”,名垂青史。

陶淵明沒有做過高官,至多是個小小的彭澤縣令,但他不為五鬥米折腰,過著“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貧寒生活,卻依然可以悠然自得的看山,心情疏朗的唱歌,“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他以“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形象令後代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