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開諂媚者(1 / 1)

【導讀】本章旨在於教會君主避開諂媚者。馬基雅維裏首先提出一個二難推理:必須避開充滿朝廷的諂媚者這種瘟疫;但為了避開諂媚者就必須鼓勵人們講真話,如此又要冒被人輕視的危險。英明的君主應采取第三種方式,即在國家中選擇一批有識之士,隻允許他們有講真話的自由,而且也僅僅限於君主所詢問的事情,除此之外在任何事上都不輕信他人。否則,君主不是被諂媚者所毀,就是由於沒有主見、變更頻繁而遭人輕視。

我不想漏掉一件重要的事情,對此如果君主不是十分地審慎,作出很好的選擇,他就難保不犯錯誤。這就是充滿朝廷的諂媚者。人們總是對自己所做的事自鳴得意,並由此蒙蔽了自己,所以他們難以防禦這種瘟疫,而如果他們想防禦它,又要冒著被人輕視的危險。因為要防止他人的諂媚,除非人們知道對你講真話不會得罪你;而如果人人都敢於對你講真話,那麼他們就又缺乏對你的敬畏了。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就必須選擇第三種方法,在國家中選擇一些有識之士;隻有對這些人,讓他們享有講真話的自由,而這也僅限於對君主所詢問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任何事情。但是君主對於一切事情都必須征詢他們的意見,並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出決定。對於這些顧問團以及他們中的每一位成員,他必須使他們覺得誰愈敢直言,誰愈受歡迎。除了這些人之外,他應該不再聽信其他人的話;他推行已決定之事,並且對於自己的決定堅定不移。任何君主如果不如此行事,不是為諂媚者所毀,就是由於沒有主見、變更頻繁而遭人輕視。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引述一個當代的例證。當今皇帝馬克西米利安的臣子盧卡神父在談及皇帝陛下時說,皇帝從不聽取他人意見又從不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這正是由於他采取了與上述相反的策略。這位皇帝是一位守口如瓶的人,他從不把自己的計劃告知他人,也從不聽取他們的意見。但是當他實施計劃時,它們難免被人們揭開和知悉,並開始遭到周圍人的反對,這位皇帝稟性又很輕信,便輕易地更改計劃。結果,他今日所做的事明日又推翻,誰也不理解他所想的是什麼,打算做的是什麼,於是也沒有人能夠信賴他的決定。

因此,一位君主應該常常聽取建議,但這應該是在他願意的時候,而不是他人願意的時候,另一方麵,除了對於他征詢意見的事情,他應該使每一個人都不敢多說廢話。但他又必須經常是一位廣泛征求建議者,關於他所詢問的每一件事情,他都有耐心聽取真話。當他了解到有人不論出於什麼原因,不把真話告訴他時,他應該表示憤怒。許多人認為任何贏得英明之譽的君主之所以被認為英明,並不是由於他個人的資曆,而是由於他身邊有一些好的顧問,這毫無疑問是個誤解。因為這其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通則:如果不是君主本人英明,他就不可能獲得忠告,除非碰巧他聽從於某一人支配,而這人恰好明智審慎。但在這種情形下,君主即便有可能做得好,卻無法長久,因為那支配者在短時期內就會篡奪他的國家。但是,如果君主征詢意見於更多人,他不英明便不可能獲得一致的忠言,也不知道如何使他們統一;那些顧問們每人都想著自己的利益,君主卻不能了解並矯正他們。因為事情隻能是這樣,除非有某種需要驅使人們對你保持忠誠,他們總會變成邪惡。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一切良好的建議,不論來自何方,必然是出自君主的賢明,而不是君主的賢明出自良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