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章把有史以來的君主國劃分為由君主與一群臣仆(大臣)統治的王國和由君主與一群諸侯統治的王國。前者難以獲得卻易於保有,後者則易於獲得而難以保有。因為前者的統治係於君主及其家族,大臣們都是君主的奴仆,其權力來自君主的寵信,因而不易被收買,而且即使被收買,也由於他們並不被人民特殊愛戴而起不了多大作用。但這樣的國家一旦被征服,君主的家族被滅絕,就沒有別的人能夠得到人民的信賴,號召人民起來反抗了。而在後者的統治中,諸侯的權力來自其悠久的高貴血統,他們有自己的土地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們易於成為被入侵者收買的內奸,使入侵者輕而易舉取得勝利,但也同樣易於成為新變革的首領。
考慮到保有一個新得到的國家所遇到的諸多困難,人們可能對這樣一個曆史事實怎麼會發生感到不可思議,即為什麼亞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幾年之中就成了亞洲的主宰,而且恰好在完全征服亞洲之前他就死了――此時此刻整個帝國發生叛亂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亞曆山大的繼承者們卻繼續保持著江山,除了由於各自的野心在他們自己當中所引起的麻煩之外,他們並沒有遇到其他的困難。我的回答是,有史以來的君主國都是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統治的:一種是由一位君主和他的所有臣仆們一起統治這個王國,那些臣仆們承蒙他的寵信和欽許而作為大臣輔佐於他;一種是由一位君主與諸侯一同掌管這個王國,而諸侯擁有這個地位不是由於君主的恩寵而是因為他們古老尊貴的血統。這樣的諸侯擁有他們自己的國家,以及奉他們為主人並且以自然而然的情感擁戴他們的臣民。那些由一位君主和他的臣仆們進行統治的國家視它們的君主為更大的權威,因為在所有他管轄的地域之內,沒有別人隻有他自己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即使人們服從其他人,那也不過是因為這人是大臣和官員,不會對他有任何特殊的愛戴之情。
在我們這個時代,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統治方式其例證有如土耳其皇帝和法蘭西國王。土耳其皇帝的君主國由一位主子所統治;其他人都是他的臣仆。他把他的王國分成若幹個山亞克,派遣不同的行政官員管理它們,而且隨心所欲地更換或者調動他們。但是法蘭西國王卻置身於一大群淵源古老的貴族當中,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之中具有其臣民們所公認的權威,並且受到臣民們的愛戴:他們擁有自己的特權,除非國王想冒險,否則是不能剝奪他們的特權的。因此,無論是誰考察這兩個國家他都會發現,要想奪取土耳其皇帝的國家是困難的,但是如果奪了過來,保有它卻是非常容易的。與此相反,你會看到,就某些方麵而言,占領法蘭西這個國家比較容易,然而要想保有它卻是難上加難。
要占領土耳其皇帝的王國之所以會麵臨諸多的困難,其原因就在於入侵者不可能受到這個王國的王侯們的邀請而進入這個國家,也不可能奢望依靠皇帝周圍人們的叛變使他的入侵計劃得以順利實現。這些原因是由上述事實所決定的,因為既然這個王國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奴仆並且受到義務的製約,所以要想收買他們是極其困難的,而且即使收買了他們,也不能指望由此得到什麼好處,因為他們不可能帶動他們的人民跟著他們一起走,其原因一如前述。因此,無論誰要進攻土耳其他都必須設想到,他將麵對的是一個團結一心的整體,他最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力量上而不要依靠他人的騷亂。然而,一旦土耳其皇帝被征服了,而且敗到了這般田地,以至於到了無法再重整旗鼓的地步,那麼除了王室家族而外就再沒有什麼可怕的人了。如果王室家族被滅絕了,由於其他人不受人民的信賴,那就再也沒有什麼可怕之人了;而且正如勝利者在勝利之前並沒有打算指望他們一樣,所以他在勝利之後亦不會害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