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巨匠達·芬奇(2 / 2)

一、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二、完成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課題;

三、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它們至今魅力不減,是世界著名藝術館的館藏珍品,是歐洲藝術的瑰寶。

《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的作品。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裏,這幅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麵關係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麵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麵,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麵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達·芬奇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是和他的世界觀分不開的。關於人的崇高概念,對現實世界的熱愛,對自然的美的向往,使他成為人文主義進步傾向的代表人物。他的注意中心在於自然,在於現實存在的人的五官感覺到的世界。在這幅畫中,他既是追求嚴格的現實體係,又不放棄強烈的主觀情緒,以致畫中人物的個性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了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是達·芬奇苦心經營三年的留世傑作。蒙娜麗莎是佛羅倫薩一位商人的妻子,當時年約二十四歲。達·芬奇創作此畫時,在藝術上可謂孜孜以求,他把自己對人像典型的審美理想全部傾注於此。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那奇特的煙霧狀筆法。而且,他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他對於人像麵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人物充滿神韻,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含義無窮,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嫵媚的微笑則使觀者如墜雲霧,直歎妙不可言。這種至於完美的生動人像,實為人文主義關於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輝體現。

達·芬奇比之文藝複興時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領域更廣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學多才。他懷著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奧秘,他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於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達·芬奇是當之無愧的“文藝複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